2006爱尔兰8.1分历史战争《风吹麦浪》BD1080p.中英双字


风吹麦浪海报

名称:风吹麦浪

别名:吹动大麦的风(台) / 风吹稻浪

主演:利亚姆·坎宁安 / Orla·Fitzgerald / 帕德莱克·德兰尼 / 基里安·墨菲

导演:肯·洛奇

地区:爱尔兰

年份:2006

语言:英语

时长:127分钟

更新:2023-11-15 10:41:08

风吹麦浪剧情介绍

20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和爱尔兰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爆发爱尔兰独立战争。原本拥有光明前途的医科大学生达米安(Cillian Murphy 饰)得知战争爆发,毅然投笔从戎。他回到家乡,与弟弟泰迪(Padraic Delaney 饰)、好友丹(Liam Cunningham 饰)一起加入了爱尔兰共和军。这群青年凭借满腔热血以及出色的战术,一次次挫败受雇于英国政府的“黑与棕”民兵部队。他们的反抗迫使英军同意签订条约,然而,这也成为昔日战友分道扬镳的岔路口…… 本片荣获2006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2006年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奖、2007年爱尔兰电视电影奖观众奖最佳爱尔兰影片和IFTA最佳男配角(Liam Cunningham)及最佳影片奖。

风吹麦浪下载地址一

最新资源已封禁吸血客户端,迅雷用户请更新到最新版,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风吹麦浪下载地址二

风吹麦浪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风吹麦浪豆瓣热评

  • 滕子京2010-09-25 07:47:05

    "20世纪的英国人,最擅长的除了从前殖民地降旗,就是在撤离时播下内乱火种。"

  • 37°22008-03-22 16:53:09

    爱尔兰的河水是咸的,因为那是爱尔兰人的眼泪。Ken.Loach领奖时说:“If we dare to tell the truth about the past, perhaps we shall dare to tell the truth about the present.”

  • 米粒2013-03-20 11:36:25

    命运残酷的前后呼应,是那么一句“我再也不想见到你”

  • 皮革业2011-06-04 01:41:15

    这片儿告诉我们,无论在哪,党内斗争都是最残酷的。

  • 陀螺凡达可2014-04-05 05:21:59

    过于政治化让我始终喜欢不起来,就算故事中看似那么多的恩怨情仇也都是用于解读的政治符号。很喜欢相互照应的两场处决戏,恰好也是全片为数不多的,情感最充沛的两场戏。

  • Fal Conde2017-09-30 23:15:09

    没有暗组织和袭击 玩啥民族独立? 爱尔兰运气好遇到大英 尚且遍地家破人亡 内斗不堪 内亚酱缸若想效仿路径对抗利维坦 惨烈度恐以乘数增长

  • Q。2010-06-23 18:58:42

    达米安枪杀了瑞里的时候说“我已经越线了。” 诚然,人一旦越过了底线,就注定要面对恐怖的命运。

  • 小跑2011-01-25 21:30:03

    这部电影的牛逼之处在于,一方面,它深刻地触及到了所有革命都会面对的“元问题”:革命中的阶层、分化,革命的第二天,或者继续革命,等等。而另一方面,在做这些的时候,它成功地再现了一群充满血肉的革命主体。而更为复杂的中国革命,却并没有拍出相匹配的电影。我们在继承革命遗产之前,就抛弃了它

  • 花儿果果2009-02-01 21:28:14

    “爱尔兰的河水是咸的;因为那是爱尔兰人的眼泪。”敢于直面历史之真相者,才有勇气面对今日之真相。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迷人的风笛伴着Dolores Keane沙哑声线,悲伤中透出点点希望。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zODQwNDA=.html

  • 欢乐分裂2021-03-07 15:57:05

    #重看#4.5;开场即被震住,肯洛奇永远这么稳这么硬骨头!比初看时更被打动,摒弃任何花哨,叙事扎实得稳如泰山,在沉缓徐进的铺陈间彰显深沉的力量,一部真正的好电影从来都是在情感的迸发点一击即中。 “这不是人民的意愿,这是人类的恐惧。”“你很容易知道自己反对什么,却很难知道自己追求什么。”自由的旗帜如何守护,能驱逐共同的敌人,然而对待真正「自由」的立场殊异与阶级属性导致的内斗,如同爱尔兰阴云卷过的荫谷和绿色的风,必将常驻长存。

  • 瑞波恩2019-01-09 00:12:15

    #资料馆留影#三星半吧,容易让人身心不适的电影,甚至可说有些重口了。当然不能否认导演是有想法的,讲爱尔兰在20世纪与英帝对抗的独立运动,想表达“革命者最后成了压迫者”“推翻一个再来一个”之类的观点,要命的就在这里,既然能猜到你想说什么的故事还要再讲一遍,有介个必要嘛?最终不忘煽情升华一下下,而且还必需有战争中的爱情与遗孀。。。有些英国电影一板一眼如同政治历史课本,动不动就是国仇家恨,从头到尾充斥着厮杀阴谋背叛以及战争大场面,哦哦,有些审美疲劳对不住了。

  • 赱馬觀♣2021-01-21 21:19:46

    仅从爱尔兰反殖民斗争这个维度,说实话很难引起海外观众特别是亚非拉第三世界观众的共鸣,主要是英人和爱人太同宗难辨了(要不也不会被十九岁小孩偷放),斗争烈度在饱受抗日困难教育的中国观众看来说难听点实在有点小儿科……好在肯洛奇在含泪锄叛之后迅速把矛头转向其擅长的叙事路线——斗室之内阶级矛盾与法律尊严之激辨堪比小十年前自由与土地。“你们不能恣意妄为否则与要赶走的英人有什么不同”?当然此次辩论貌似各执一词互有攻守,可由于拍在今天事后诸葛的缘故,很难不让人倾向于达米安所代表的民主左派立场,也由此而落入太早泄题的俗套轨迹,后续发展证明确实没有什么意外惊喜。相比之下还是片头导演把自己的另道招牌母题民间球类运动改造成引动英军搜检制造惨剧的混容手法让人眼前一亮,虽然它来自于迷影之趣而非故事本身的情绪引领。三星半

  • 子戈2018-09-09 14:40:55

    “我曾经极力避免卷入战争,可还是卷入进来;现在我想脱身,却做不到了。” 爱尔兰独立战争到内战,两兄弟从联手到分崩离析。 他们一致对外时,没干成什么事,不是在丛林里睡觉时被抓,就是眼睁睁看着朋友被辱,据点被英国人烧毁…… 终于,阶段性的和平来了。可那个梦魇一样的问题,也随之清晰:究竟,我们为了什么而战?我们能否为不彻底的成功而妥协? 最终,哥哥基于政治家的逻辑,选择了妥协;弟弟基于纯粹的民族主义,选择继续抗争。 他们把枪口转向彼此。 风吹着麦浪,小镇依然宁静,可从头到尾都没有人注视过发生在这里的抗争与手足相残。 他们只是一场政治博弈中微不足道的存在,是麦浪中不起眼的两支麦秆。

  • [己注销]2011-11-16 19:01:45

    有时候“视角”的滑稽之处就在这里,同样是讲述上世纪20年代左右的历史故事,一战电影中的英军个个大义凛然,正义得爆棚,而到了爱尔兰电影里又都变得面目狰狞,而且他们往往还是同一帮人……总的来说这片子人物塑造比较脸谱化,不如《血腥星期天》来得客观。

  • 内陆飞鱼2016-07-01 00:20:34

    反抗者初期都以为自己是天生正确的,因此像对方一样杀人,像对方一样认为自己正确,不悲不悯,差不多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激进的民族主义,折衷的保守主义,都有各自理由去捍卫心中的理想,可是坚持不妥协,撕裂的是什么,牺牲的是什么。大师功力,简洁稳健,流畅镇定。草木无声,清风拂过,斯人已逝,仇恨不散。

  • 東郷柏2017-03-15 22:04:37

    7.5/8 你很容易知道你反抗什么 却很难知道你追求什么;人群因革命而聚集在一起 因革命胜利而撕裂;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悲剧循环 在这场斗争中没有最终的胜利者;革命永远不会带来最初那些宣扬的美好 只会催生更多流血 仇恨与灾难;这种电影是我想拍的类型

  • 冰红深蓝2016-10-14 14:36:21

    2006戛纳金棕榈。尽管肯·洛奇在作者导演中可谓接近于零风格的存在,但沉稳、内敛、精准而简练的镜语却往往更能直击人心。苍郁的绿野,动听的爱尔兰民谣,却掩不住血雨腥风与无尽的仇杀争执。爱尔兰革命与内战的重重矛盾和创痛:医生的未竟之业与处刑人的碾碎生命之路-拯救vs毁灭,法庭高利贷案判决-现实顾虑vs道德准则/民族矛盾vs阶级矛盾,理想主义左派与现实主义右派间的分歧,亲兄弟的反目与背叛,似是每场革命难以脱离的宿命。两场处决戏情感饱满,唯有无语凝噎。原先引领革命的最后选择了妥协,身不由己被卷入的至终选择了死亡。(9.0/10)【2021.3.7.美琪 2K数字版重温】在大胆省略与细节描摹间取得了精妙的平衡,运动长镜头(多用跟拍、变焦与摇镜),强化现实感,令人身临其境。配乐不喧宾夺主。肯·洛奇说,本片有普适性,深以为然。

  • 汪金卫2018-03-17 21:40:29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英国拍爱尔兰独立战争中英军的残暴与爱尔兰共和军内部的分裂历史,放在中国不敢想。没有政客名将的虚伪,只有小人物的献身。两段台词难忘:-“下议院已经通过这个条约了。” -“民间还没通过,这里还没通过!”&“这样的选举体现的不是人民的意愿,而是人民的恐惧。”

  • ChrisKirk2018-03-17 21:47:38

    燃眉之火遍及时极力保持客观,受难者广而化之后却转向主观,人类可憎又谦卑的同理心本能正如点滴星火,燎原是终态,却始终被绿色镇压,似是昭示自然主义取缔下的万古功名;集中呈现《我们的父辈》中避而不谈的麻醉病变,当同时作为战争敌我双方,所谓初心不过雾里看花,远方也总是混沌。

  • 有心打扰2015-05-27 00:28:34

    1.“你很容易知道自己反对的是什么,可是却很难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2.平静中有一股力量在冲击着内心。

  • 纪月航2012-10-06 20:54:26

    大量无人称镜头客观的展现那个残酷的时代,没有炫目的电影手法技巧,但导演还是选择了自己的立场(弟弟),选择用死亡祭奠理想。“要了解自己反对什么是很简单的,但是要了解自己支持什么就很难”ps:1两次争论 2两次枪决

  • TWY2016-12-30 22:22:14

    看来肯·洛奇十年前都决定他的电影里只有政治了,拍了一部扁平到极致的战争片,反方全靠吼,正方全靠煽,尤其是后半段的几场争斗戏完全就是赤裸裸的政治宣言。

  • 喂饭2017-03-10 19:39:35

    6.5 “如果我们敢于说出历史的真相,那么我们就敢于说出今天的真相。” ——肯·洛奇

  • jimmy2009-05-15 19:39:57

    抗争之后的缺陷导致内部分裂,信仰和背叛,坚持和妥协,幻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阐释不清,抗争只是表面,人性分裂出来的矛盾之处是永恒议题,人的一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信仰还是平静的幸福?或许都不是。我本想做个局外人,现在却无法再脱离。

  • 盐lynn2008-11-14 17:12:25

    就算脱开政治看,这也是一流的电影。一流的镜头语言,一流的叙事节奏。

  • 西楼尘2016-06-01 20:07:14

    物是人已非,故里草木深。同样的监狱他挺身而出,却也在这里兄弟阋墙。一场本不想被卷入的战争,最后却没人能回头。被士兵释放后,一群人坐着马车缓缓归家,风过原野透出一种别样的苍凉,那时还有理想有热血有激情,最终却因正义的理性陷入悲剧深渊。诘问战争与人性,无人能救赎。满目萧索,无尽悲凉。

  • nothing传叔2014-07-20 01:44:42

    英国的狰狞面目(纳粹对付犹太人也不过如此)和爱尔兰的派系内斗格外显眼。。。如一篇影评所说:20世纪的英国人,最擅长的除了从前殖民地降旗,就是在撤离时播下内乱火种(中东直到如今的所有乱局的肇始者)。。。

  • 王璞一零一2014-04-13 08:28:12

    多年前在纽约IFC看的。对爱尔兰革命题材一向感兴趣,我看了这部也颇多感触:国族,阶级,宗教,语言,命运。爱尔兰,欧洲的第三世界,和斗争的前沿,苦难的记忆无从终结。

  • 亚比煞2013-08-22 12:16:57

    真实,复杂,难受到无话可说,谁能为中国的革命,为解放战争中那些盲目厮杀的灵魂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 圆首的秘书2019-01-08 01:01:42

    真的是一个民族的血泪史啊,而且最悲惨的是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很多宣扬民族独立的爱尔兰电影强悍的一点是,肯·洛奇并不试图渲染悲情,也没有提出任何确定的政治主张,也不塑造华莱士式的英雄,而是最大限度地呈现群像,观察他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困境:人是如何被政治主张撕裂的,并提出了一系列巨大的政治难题:面对强大的英帝国,民族独立到底是理想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可以统一吗?暴力机器应该由谁来掌握?虽然他可能心里是有答案的,但这也许是他内心最为挣扎的一次。开篇的球赛,意味深长。

  • 奥兰少2021-07-31 15:59:05

    @小西天。四星半。1.据说那年王家卫做评审团主席,对主竞赛片都瞧不上眼,最后决定支持风吹麦浪,是出于对前辈的敬意。2.肯·洛奇似乎真的没有什么新东西,但他老派的冷峻精准本身就是最贴合这故事的风格。3.但我还是看出一点有意思的新。故事里包含很多“未完成”的意外:前半段黑棕军没点完名,共和军的第一次行动没成功引爆炸弹,营救行动剩了一间牢房打不开留下了三个同伴等等不胜枚举。一切小的未完成的意外指向反抗与革命“未完成”的必然。4.原声带极好,可肯·洛奇根本不屑于多用来煽情。这就叫高级。

  • 大头绿豆2007-08-27 00:09:20

    画面很好。法庭和条约的两段辩论很好。总是想起我朝抗日战争电影,相对来说,人家的还是高级一点,真实一点。

  • 喻鸣2019-01-08 23:59:24

    人与人,国与国,双重意义的兄弟阋墙。英爱条约及爱尔兰内战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段陌生历史,但抱着同样目的却走向命运分岔口的事例如恒河沙数,战争不会让任何一种人走开,握枪的人几代更迭,这片土地至今依旧水深火热,唯有风还吹过山峦,吹拂麦浪。变焦的用法非常教科书。

  • Kevinyeoh2013-05-18 08:28:28

    洛奇不愧是独立导演大师 很擅长叙事 所选择的题材总是那么真实那么深刻 而且他喜欢在电影里刻画一种辩论的气氛 在 以祖国之名 里就已经淋漓尽致了 这里的刻画更加引人思考

  • 苏案2021-06-08 22:50:09

    后30分钟看得稀里糊涂的,虽然知道它要达成兄弟反目的结局但是感觉不知怎么地就成了这局面,一开始还挺和谐的,哥哥走之前也跟弟弟说你要训练好军队守好武器。中间那个抗议更是没看明白,对爱尔兰独立历史不了解还是影响对影片的观看。导演选择的视角也有问题,既要讲一个政治故事,但视角却没集中在高层,毕竟高层才是利益和理念冲突最直接的地方。选择类似于游击队小头目的兄弟俩,是为了兼顾讲人性和情感上的东西,所以感觉整体呈现有些含混。不过两场处决戏份重量感很足。

  • Favillae2017-10-19 01:08:36

    想到Land and Freedom。我们一定会被政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所震撼。然而,影片将英军形象描绘得如此恶劣,却使人不禁怀疑,他们不能忍受的究竟是殖民统治,还是粗暴统治下的不自由。有人说妥协不过是换了统治者口音和国旗颜色,但你确定斗争的结果就不是只换统治者口音和国旗颜色?

  • 狼PP2014-07-19 22:37:56

    关于我很爱的爱尔兰。这是我看过的关于战争最深刻的电影之一,感觉比《细细的红线》更有一种悲悯的情怀。《细》的无力感过于刻意,而这部却将战争的悲剧放得更大,更突出个体在战争漩涡中的选择与被选择的挣扎。Damien有他自己的热血与残忍,这让本片又多了一分青春残酷物语的味道。

  • Los2021-03-07 20:04:04

    医学生-处刑人-被处刑/1921年12月英爱条约为界爱尔兰南部26郡依《爱尔兰自治法案》在英帝国内成为一个自由邦,对英王效忠;北方六郡依旧归英国统治/1923年内战结束,共和派战败;1949年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2005年北爱共和军政治组织新芬党宣布放下武器,爱尔兰永远失去北方六郡。

  • 麻麻雷2020-02-23 00:15:10

    后半段更触动我,关于革命的第二天。“折衷的自由”vs“绝对的自由”,民族主义vs社会主义,政治革命vs社会革命。肯洛奇诚实地展现了冲突以及冲突的理由,但依然把立场放在了失败的理想主义者这一方。

  • Aloysha2019-07-23 11:47:57

    一如肯·洛奇朴素白描的风格,风吹麦浪并不是那种冲突激烈的反抗外族侵略题材电影。爱尔兰的人丁稀少使得反侵略游击过程中呈现出的“everyone matters”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戏份多寡,每一个人物都未曾潦草带过。爱尔兰胜利了吗?没有。英国人即使同意撤兵,也不忘在这个满是伤痕的国家埋下对立分裂的种子。兄弟俩其实都是现实主义者,因为无论是继续抗争还是接受短暂的和平,爱尔兰人似乎都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只可惜,历史的洪流裹挟着他们,成为了微不足惜的牺牲品。战争对于人的改变、“胜利”阴影下手足的兵戎相见……情感不算浓烈但足够真挚。作为有着国际声望的大导演,肯·洛奇交出一部直面历史、反思往昔的电影,诚意十足。

  • CharlesChou2013-04-16 20:20:22

    “我们很容易知道自己反对的是什么,但很难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 обломов2017-03-01 09:15:36

    这个世界,什么时候都充满以“自由”为名的妥协和欺诈,真正的自由来自内心的独立思考

  • 岩井俊七2012-07-21 23:38:16

    20210307英伦展@美琪重看 已是我的第七部大银幕肯洛奇,片头导演亲自导赏,几分钟里一前一后他都在感谢放映这部电影,听来突然就特别难过;阔别多年后再一次印证穿过时间洗礼的那份最稳妥的力量,他的电影仿佛任何技巧都变得毫无意义,从民族独立斗争到“内战”,鸡舍门口、枪决情如兄弟的战友、报丧,后半程悲剧是前半程的一再重复,正如肯洛奇在片头导赏所言的本片的普世性,历史上的多少战斗一再一再演变为纯粹的自己人的消耗;谁说情淡情薄的,明明爱尔兰的歌声一开腔就似海情深,越往后看脑海里都是这句诗:“爱尔林的精神会像火中的凤凰那样升起,在破晓的黎明时分”

  • Nortown2012-10-28 16:03:24

    在战争面前,不论你所持立场或左或右,都将沦为权利斗争的殉道品,裹挟着自由民主的外衣,起承转合看似漫不经心的铺陈,却流露出对人性的深深自省,一句“我再也不想看见你”更将这种情绪带向高潮。电影结局相对肯洛奇近作确实灰色很多,却也很有必要,战争的罪恶必将以死来句读。

  • 尾生2014-01-23 21:54:15

    很容易知道反对什么,却不知道追求什么,这是很多革命者的悲剧所在。而知道追求什么的理想主义者,永远只有理想的墓志铭。看完在想,为什么更复杂的中国革命,却没有与之匹配的电影?为什么没有正视,就已经抛弃?

  • jagpumpkin2008-12-14 00:09:19

    信仰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为了相同的信仰,却走上了决绝的两条路,为什么!民族、阶级、话语权,人们生来平等很动听,但有些人总是高人一等才是现实,平等的人民为高人一等的权贵买单。

  • 迷失东京2016-05-25 23:11:34

    Teddy那个角色,理应比Damien更饱满的,但是人物的塑造太欠缺了,导致最后的冲突和矛盾都不够令人信服,想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命题,反抗是为了保护心爱的人不再受到伤害,如果反抗后还是做不到,那反抗的意义在哪里?

  • RealityBites2014-05-10 23:37:31

    “我们很容易知道自己反对的是什么,但很难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在争取自由的路上,有些人倒下了,有些人叛变了,有些人妥协了。历史总是这样。又被某人美瞎惹。

  • 容貌焦虑主理人2022-05-13 07:22:04

    大喊大叫,虚张声势,歇斯底里,我头一次觉得英语,这么难听。 个个穿个大风衣,西装革履的游击队,怎么看怎么别扭。 场面太小了,就这么几个人,称不上是战争片,顶多是个象牙山山庄的打架斗殴的规模。

  • 南悠一2017-09-24 15:06:40

    补标:要强调故事的史诗色彩,可能镜头就不该这么冷冽。因为中国影迷的确是更喜欢《金瓶梅》甚于《红楼梦》的。

  • 独行侠杀手阿何2022-08-27 18:52:40

    风吹过,麦浪起,一帮弟兄并肩作战。苟且的和平条约,家园糟毁满目疮痍,兄弟赫然背道反目,唏嘘慨伤。哥俩都好帅,Padraic Delaney第一眼看像一美!Ken Loach的镜头语言朴实无华,英伦乡野风光绿茵茵。第一次看Ken Loach,实至名归金棕榈。没想到基莲老师让我心心念念的这部片竟然能在家门口的大银幕圆梦!这真的不是《浴血黑帮》里十年前的剃刀党吗?全程出戏,年代、服装、架势、风格全都一致。彼时的基莲老师比起如今变化不大,水嫩英隽,果敢决绝,浑身玉树临风早已毕现,镶嵌蓝绿宝石瞳孔的双眸透出清澈纯挚之气,只是声音真是嫩,惊现“洋葱骑士”。

  • 哪吒男2016-05-30 12:15:56

    我知道我要反对什么,但我不知道我该支持什么。

  • uncannyblue2021-02-26 19:38:18

    要绝对的自由,或妥协地活着,少数人成为前者,多数人沦为后者。

  • 长夜北斗2012-02-17 11:56:49

    压抑、沉重甚至沉闷,但也因没有渲染与煽情而显得真实,从这一点上来想,感觉预告片比正片的“感染力”还更强一些。其实此片也不需渲染与煽情,它不为塑造英雄或是给予评价,只是要展现这块土地上的悲苦、挣扎与无奈……那一片绿色让人难忘。

  • qw2014-05-07 01:12:35

    这片刚拿金棕榈就看过简介,一直不想看,因为觉得是人间最大的残忍。如今终于看了,接受无能,怎么能下得去手!年纪大了,不会再崇拜烈士,也更接受贪生的选择。弟弟的选择你可以理解为信仰,但我认为更是对哥哥的报复,那才符合人性。

  • Ragdoll™2009-03-15 11:27:46

    【If we dare to tell the truth about the past, perhaps we shall dare to tell the truth about the present】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这阵仗见多了不稀罕?错!值得认真看~\\三段辩论亮点

  • SELVEN2019-04-29 22:49:43

    77/100 肯洛奇的电影看得不多,但看过的都是可以“翻拍”成中国版的故事。影片结束,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在微风吹拂过的麦浪中,迷茫训练的士兵,不知命运的狂风将会把他们吹向何方。

  • brennteiskalt2012-09-03 17:58:46

    标准的情节剧。故事本身的情感很动人,而且拍的很用心,冷静的叙事下其义自见。但并不客观。

  • 狂接舆2013-10-16 14:12:19

    爱尔兰独立战争部分哪哪都好,镜头运动,强势又工整的叙事推进;后面保皇派共和派之争就程式化了,最后遗书那里,我心目中想要的感觉是瞿秋白【多余的话】而非林觉民的【与妻书】。主角应该是瞿秋白式的人物。最差劲的一部肯洛奇。三星半吧。

  • 十一伏特2021-07-31 20:54:52

    爱尔兰反抗英国的历史片,由法国公司出资管发行,这很合理。把电影背景不太恰当地置换一下,相当于是东北义勇军下的一小股抗日游击队,和敌人作战一段时间后,伪满成立,有的人去做伪军官员反过来镇压坚持解放的游击队。 只是片面地从共和军视角去切入,对独立局势的分析限于自治领成立后的辩论;战斗规模也很小,人数基本只在个位数。摄影画面尚可,情感渲染上有一定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