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希2019-01-13
让人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他们的车在南部的乡间小路上抛锚,和田里劳作的黑奴对视的那一幕,无声却发出巨响。
Rocrw2018-09-12
绝对是今年tiff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一部电影,全场笑声掌声就没停过。节奏欢快,情节有趣又不失深度。V叔扮演的来自Bronx街头的意大利裔司机和Ali扮演的受高等教育的黑人音乐家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二人从纽约一路向南巡演,然而越向南种族歧视也越来越严重。导演用一种巧妙的角度向观众展示了当时的不公以及音乐家内心的纠葛。尽管他从小就在不同的重要场合表演,然而最尽兴的一次却是在圣诞前夕的一个黑人小酒吧。他最终选择了为自己发声,不再对歧视屈服。结局温馨感人,着实是一部好电影。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2018-12-07
肤色、阶层、性格和性取向天差地远的两个男人,因为音乐而结缘,因为公路旅行而成为一生朋友。有时候才华并不够,还需要勇敢,推倒心中那面墙才能开门见山。电影就像一颗绿色小石子,投入黑白分明的美国社会,激起轻小而美丽的涟漪。虽然有刻意营造的温暖感,但我就是愿意买单~!
西楼尘2019-02-24
赶走偏见不是靠鸣枪,赢得尊重不是靠拳头。为了如厕宁可折返,为了用餐甘愿罢演,受到霸凌不视为侮辱而视为考验,受到恩惠不视为荣耀而视为耻辱。南方劳作的黑奴看到路边的他衣冠楚楚,如同一个预言。一家上流餐厅,一间宽敞厕所,一个高档试衣间都没能容纳下的东西,却装进了一方绿色车厢,勇敢上路。
朝暮雪2019-01-17
肤色对调版《触不可及》,一场跨越美国的公路之旅,更是一场跨越种族与肤色、身份与阶层的人性之旅。
所有下属都对唐毕恭毕敬,唯有托尼把他当普通人对待,给他吃炸鸡、对他说出真实想法。
不把他当成黑人,才是真正不歧视他的表现。
另一方面,唐又受到外人的歧视和侮辱,他始终忍气吞声,低声下气。
听他演奏的观众可以在餐厅吃饭,而他作为表演者却不可以。
正是托尼教会他反击,教会他为自己发声、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在所谓“高级的、尊贵的”场所受到不平等待遇,反而在“低端的、卑微的”黑人酒吧获得尊重和支持,实在太讽刺。
天才是不够的,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既然他都不考虑你的感受,你又何必照顾他的情绪呢?
忍一时得寸进尺,退一步变本加厉。暴力不能让你赢得什么,但懦弱永远都是输家。
正面对抗生活的恶意,才能战胜恶意。
影志2019-01-13
“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 从最开始的矛盾抵触、到被迫站到一边慢慢调和、甚至最后的惺惺相惜,这不是一趟抛开歧视的旅途,而是两个孤独的人从彼此身上看到另一个世界,一个更真实的世界。纵使有太多不同,种族的、阶层的、贫富的,都可以在这一场春风化雨、淡入心灵的结伴同行中,化干戈为玉帛。“爱上你是件毫不费事的事情”、“如果我不够白,也不够gay,又不够男人,那么你告诉我,我到底是谁”…唐·谢利为托尼口述如初恋般的情书,托尼教唐接地气的吃鸡,并在小镇里彼此解围,最伟大的友谊不过如此。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可爱精致的友情小品,美国版《触不可及》,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锁定它了。“谢谢你把丈夫分享给我”
亵渎电影2019-01-14
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就是剧本扎实,在人物塑造和细节上非常出彩。这趟一路向南的旅程到最后也不能让Dr. Don Shirley证明自己在白人心中的地位,他身陷孤独境地也没人帮得了他,除非他自己跟自己和解,自己去完成一场关于自我的救赎。它并没有刻意说教的去讲什么,但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不同时代某些群体的遭遇,不仅仅是黑人和白人这么简单。这部电影的主题正如片中那句点睛的台词所说的,因为天才还不够,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而这就是一部关于勇气和改变的电影。虽然是非常套路化的公路片,拍的却是异常的温暖,剧本非常加分,应该会拿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原创剧本吧。★★★★
StarlightRiver2018-09-12
Mahershala說片子里某個根本不會被人注意到的佈景里的某塊石頭或許就是V撿的。他說V在拍攝的時候,一直留心撿很漂亮的石頭,撿到了就拿給導演說:看,把這塊石頭放在背景里會有多好看
說到電影里的部分,他可能增肥了有二三十斤,從來沒見過他有那麼大的肚腩(現在似乎已經減回來了)。今天在看V表演時,大部分的時間,我忘了他是Viggo,他就是那樣一個沒文化又油滑、滿嘴跑火車的司機。
僅僅偶爾偶爾有幾個他不說話、只抽煙的鏡頭,鼻孔一噴白霧,就那麼一瞥,卻還像是十幾年前、《東方的承諾》里那個冷酷無情的殺手。
今天導演說He’s a great person before he’s a great actor. 這麼多年了,還是一直一直都沒變啊。
内陆飞鱼2019-01-23
四平八稳的片子,精致的套路,一路都是能想到的通俗剧情,基本没有什么大的起伏,主要看演员,明知道是屡试不爽的美式套路,你还会微微感动,也许这就是好莱坞厉害的地方之一。
饮歌2018-09-14
今年看过最好的剧情片之一。剧本扎实,细节充实,表演到位。颇有《为黛西小姐开车》和《触不可及》的意味,但又因为主角角色的互换,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里散发出更强的乐趣。
外出偷狗2018-12-09
你知道这个故事要讲什么,你也知道这段旅程会经历什么。你明白这其中并不会触及什么过于深刻的东西,却也展示了许多直白,你明白身份是每个人无法避开的东西,也知道相互理解是多么难得。你会自然地喜欢这些描写得并不太像真实人物的角色,你会跟着那些好笑或其实并不太好笑的片段笑出声来。或许也只是将发笑作为第一反应来化解或掩藏其他的感受。你知道故事和片名说的绿皮书关系其实不算大,你也大概没有想到自己会喜欢这部影片。
谢飞导演2019-02-07
完成度很高的公路喜剧片,亮点在于人物塑造完整和细节使用精彩,剧作与表演堪称杰出。创造灵感来自于真人真事,为表达主题做了艺术虚构与夸张,听说真人的后代对此有意见及争论。艺术作品不是历史,我以为无可厚非。
larawebb2018-09-13
基层白人司机护送著名黑人钢琴家在美国南部巡回演出的故事。两位角色的社会阶级和教育程度的差异,让电影笑料百出,肤色的对比却又十分的讽刺,让电影充满种族平权的抗争和泪点。两位演员默契火花十足,是一个十分温暖人心的故事,影片结束之后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边笑着边流着眼泪鼓掌到手都疼了。
我爱罗宾2019-01-09
维果·莫滕森的人设太讨喜了,爱吃的人品格不会太差。更大惊喜是马赫沙拉·阿里,既要演得“不黑不白”,甚至还要“不man”。总有个孤独的灵魂要迈出第一步,温暖的圣诞颂歌
非虚构2019-01-12
#剧作#第1点:让妻子接电话,电话内容全部隐掉,呈现妻子的表演,并描写夫妻间的感情。第2点:24分钟才出现核心道具“绿皮书”。第3点:公路片类型。第4点:到35分钟,音乐起,镜头从欢笑的人们摇到孤寂的一人。第5点:多来一条书信的线,也是一条情感变化线。第6点:43分钟,小人物开始反击,第7点:46分钟,黑人扳回一局,第8点:48分钟。意大利人解决问题独特的方式。第9点:50分钟,开始敞开心扉。第10点:黑人与白人不平等。第11点:一起写信,推进故事,情感段落可视化,通过写信。第12点:重音起,黑人被拒。第13点:75分钟二人出现矛盾,第14点:93分钟,雨中吐露真心。第15点:100分钟。黑人与白人差异上升为兄弟情来化解。第16点:黑人为白人开车,大反转。
匡一歌2019-02-01
要记住:你想讲很大的东西,就必须用很小的事情。扎实的剧作,闪光的人物,充满化学反应的搭配……观影的过程中大笑了无数次,一再倒回去品味那些小小的瞬间,一个眼神,一个撇嘴里全都是戏。阿里和维果叔,都是最好最好最好的那一卦演员。 仅有天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勇气 ←——你看,就算是讲个“种族歧视”的政治正确主题,都能不仅仅停留在俗套的模板里,从更细微的角度,升华出更多东西。
桃桃林林2019-02-20
属于那种轻松又好看的电影,故事也比较简单感人。整体还是公路片的方式,借旅途,将这两个不同肤色、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联系到一起,从固有的印象到逐渐和解。我们愿意相信这样的故事,是因为,我们希望人和人之间真的能保有起码的善良、理解和平等,这是种美好愿望。包括为黛西小姐开车、触不可及等片子也都是如此。
熊阿姨2018-12-31
塑造男主角形象的每个例子都很精妙,每个拳头,每块炸鸡,每个跟妻子交往的瞬间都派上用场了,用的办法都超出了常规套路,并且也有桥段展示他不是万能的。相比之下黑人男二试图建立的复杂性不算完全成功,这就让片子的层次止步于此了。PS.美国电影里的意大利人是不是相当于中国正剧里的东北人?主要贡献凶悍、幽默、底层、虎、且带口音的人物形象。
Sophia2018-09-17
如果把Joey和Sheldon放在一辆车里,来一场六个星期的公路旅行,会怎样?Green Book就是这么有戏,而且这位谢耳朵是黑人学霸音乐家,他们即将前往的,是尚未平权的美国南部...
私享史2019-01-12
为Mortensen的表演加分,我甚至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大胃王是他出演的;为编剧扣分,作为一个喜剧,编剧弱化了1960年代南方对待黑人的残酷和黑暗面,让整个故事有惊无险,当故事进行到一半,架子完全搭好之后,后面的剧情基本上可预测(请R.肯尼迪出马那个桥段就被我猜中了),缺乏张力或冲突,即便添加笑料也无法缓解。还有,底层黑人在种植园干活那一段太刻意了,画风加配乐突变,与整体风格不搭。《经济学人》对本片的形容我很同意:“the kind of nostalgic, superficially progressive but largely conservative crowd-pleasers”,这个片子从叙事手法上还有营造怀旧方面太取悦观众了,如果不宜用“讨好”的话。
JoshuaLi2018-12-04
Viggo Mortensen对Tony这个角色的诠释是极为讨喜的幽默风趣、粗俗却带有真情实感的意大利裔工人阶级形象,而Mahershala Ali对Don Shirley这个角色的诠释是谨慎悲观却又优雅文明受过高等教育与天赋异常的非裔艺术家形象,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在一段旅途中在种族以及价值观的冲突中取得相互谅解并建立起互助的朋友关系,而两个角色身份的反差在深南部的州这样的设定里得到了更加微妙与具有对比性的挖掘,这部有着优秀表演的公路电影有着中规中矩的叙事与摄影,但影片在一个没有野心的层面对这个题材的诠释已经足够优秀,这是一部有着良好用心没有过度剥削题材价值的暖人心肠的公路电影。
易老邪2019-02-26
“如果我不够黑人,也不够白人,又或不够男人,那请你告诉我,托尼,那我到底算是什么人?!”——恭喜,你是最政治正确的人。
frozenmoon2019-03-15
从某个角度去看,种族题材是皮,身份认同的探讨却是瓤,或者,换句话说,身份认同是另一种内化的、更加深层的种族疑惑。这种疑惑也被分担在了司机身上,那个白人司机也是移民,来自于意大利,他与黑人成为了一种怪异的镜像,他爱吃“黑人的食物”,对电台中所有黑人歌手和流派如数家珍。音乐家是被家人和环境要求努力成为一个内在的白人,他是被外力篡改的,而司机却是随性的,自我的。有人从粗俗变得文明,而有人从文明的桎梏中解脱重获自由。原本的主仆变成了彼此的师生。矫正是意外降临的,润物无声解放彼此。
JulyChan2019-01-14
我这个鄙俗粗蛮的小可爱就要撬开您那森严优雅而又防备的世界。
LOOK2019-02-20
2.5 拿着编剧指南手册写出来的剧本,套路又套路,配方又配方。莫滕森演得是很好,但一看就不是意大利人。
旺沅2018-11-15
现如今种族关系压力颇大的美国太需要这样一个故事了!可歌可颂的是导演在细致入微地研究了这历史故事之后,对它们进行了取舍和消化,最后用稳扎稳打的电影语言把这动人的故事讲给观众们听。不得不说导演Peter之前做喜剧片的经验让这部可以被拍得更沉重的电影放射出生动的光芒。这个crew里头高手不少,服装设计和音乐设计都很厉害!Tony Lip儿子的参与更让电影熠熠生辉。(导演本人来我们课上提前放映,他说的话比我这一学期这课上学的东西更有启发…)
Baristina2019-01-01
看到女主:啊想当年广告狂人…… 看到男二:啊想当年纸牌屋…… 看到男主:阿拉贡???!!??
邓安庆2019-02-25
好久没有看到过这么舒服的片子了。内核当然是老生常谈的,可是在这个既定套路下,能够这样细腻自然的多方位呈现,却是相当不错的。两位演员真不错。
冰红深蓝2019-03-01
大银幕看观感尚可,但正好属于那种“看片一时爽,散场了无痕”的电影。剧作工整但平庸,套路满满,先刻意强化二元对立,再各种和稀泥。视听语言上几乎没有出彩之处,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黑人钢琴家与黑人农民对视的镜头组合,他和他们恍若隔着万重深渊。(6.5/10)
LORENZO 洛伦佐2019-01-21
影厅观众都很喜欢一直笑声不断,诚然有些美式煽情和白人的自我救赎,但瑕不掩瑜无法忽视剧本本身的巧妙。总体完成度也不错,就是第二个警察和圣诞夜的桥段让我翻了几个大白眼。
大聪2019-01-24
谁能想到影片出自曾经拿过金酸莓奖导演之手,每一场戏都是戏,人物丰满对白妙趣横生,主角推动故事,事件推动人物。
“有才能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勇气”。
看电影时旁边坐着一对黑白夫妻,两人笑着笑着最后哭得稀里哗啦。
牛腩羊耳朵2019-02-26
这不但是撞车以来最差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还是部最“坏”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CharlesChou2018-12-30
非常非常的crowd-pleaser,但又没有《为黛西小姐开车》那样的精气神。Viggo的意大利口音很可以。
西帕克2019-01-20
剧作圆满,两个角色在特殊时代下的身份错位,让他们可以帮助对方发现自己,完成度很高。但还是一个纯粹白人视角下的黑人平权故事。一个黑人竟然需要白人来教他了解黑人音乐?想想也不太可能。为了完成剧作上的差异化,几乎把唐·谢利塑造成了一个呆板的怪人。法雷利导演只听取了作为白人后代尼克·维勒欧嘉的讲述便贸然拍摄,一点也没有想过去了解唐·谢利那一边的故事,这是何等的傲慢?
大海里的针2019-02-17
四平八稳的故事,很商业的公路喜剧。和同类影片相比胜在不矫情、不圣母,政治正确的那一套说完了,还要告诉你黑人酒吧也有小混混,白人警察也有热心肠。总结就是:拒绝歧视与偏见,但不要矫枉过正。
幽灵不会哭2019-02-26
知道斯派克李为啥这么讨厌这部电影了,完全就是《黑色党徒》的对立面嘛,同样是白人和黑人组合的“好兄弟”模式,《绿皮书》讲的是两人互相影响被改变的温情故事,当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黑人钢琴家的改变,意大利白人的转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黑色党徒》同样是一个想要融入白人阶层的黑人,他却没有一点的身份迷茫,反而从头到尾用自己的性格和能力得到了尊重,《绿皮书》中对歧视的表现呆板又直接,而《黑色党徒》却戏谑又反讽,高下立判,《绿皮书》是好莱坞流水线作业的成功作品,而《黑色党徒》是斯派克李借由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的作者化的反转,它的反高潮、它的“致敬”、它的“套路”都是极其深刻的,但《绿皮书》中的身份探讨却始终给人隔靴搔痒之感,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公路电影罢了
红蓝色的风雨夕2018-11-29
感觉看了个假的绿皮书,为什么大家全都五星好评?Viggo叔很棒,Ali一般,剧本烂俗至极,有如种族歧视101,老套剧情一个接一个,黑人坐车后一定要被南方警察拦下,哦对了还要加个北方警察送温暖来对比衬托,真是恶心死了。最后结局当然要在白人消除种族歧视的良好自我感觉中结束。
焚紙樓2019-02-28
是不是最佳影片不知道,但鐵定是第一個拿下奧斯卡獎的肯德基廣告。
琧婯2019-02-21
拍得太tm丝滑了,太到位了,一切是那么的温情,又那么的小心翼翼,是炉火纯青般的美国主旋律电影,这样的电影不得奥斯卡,美国人民不会答应的!然后你发现阿里的黑人角色是竞争男配?wtf?真实生活中两人根本不是朋友?wtf?一个美国黑人没吃过炸鸡,同时代黑人的流行乐全都对不上人和歌?wtf?你知道的,在我这里一向如此:外国主旋律,关我屁事;强行搞阶级调和,强行粉饰Family value一律打死;sterotype渡了湖蓝色也还是sterotype臭狗屎
zy_2019-01-02
预期的white savior电影看完并没有任何观点改变(最后场show演不演决定权在男主 看得我真是wtf),而且好神烦Ali角色一直命令维果的角色怎么behave做个“文明人”,anti-stereotype玩得这么充满歧视 偏见 没有包容实在太可怕了= = marketing一直打着“feel good”来宣传,我看更像how higher class white people make them feel good about themselves.
willamette2018-12-07
商业喜剧片的处理方式,看得挺轻松,但情节的反复很严重,人物形象也比较浮于表面,片名的Green Book存在感太低
Ocap2019-02-25
哪怕一个独属于视听的高光都没有。作为今年的双雄之一,仅在和《广告牌》的对比中就足以说明美国电影平均水准的下滑。《罗马》是作者电影,《绿皮书》是剧本作者的电影,后者形态的“好电影”越多,留给好导演的生存空间就会越狭隘。
嘟嘟熊之父2019-01-13
真好啊看哭了。与通常的种族歧视电影不同,没有局限在对历史事件纵向的回溯或对个人事迹横向的展示,而是指向一个人生而孤独的至暗时刻,并通过黑人与白人、富人与穷人的身份置换让本已僵化的主题呈现出张弛有度的戏剧感。不论何种肤色、何种性取向、何种阶级,孤独才是每个人需要毕生攻克的难题。今年颁奖季至目前唯一满意的作品,希望荣誉属于它。
北回归线2018-11-22
影片的精彩来自于对两个角色精准的定位并全程从不偏离,人设丰满而统一。通过车内和车外空间,导演试图无死角地去呈现种族歧视显性和隐性的一面。这个主题虽然有点老生常谈,但视角的新意同样带来了不少生动和活泼。故事单薄,但观感很饱满。不过,依然觉得这饱满背后更多是演员的表演而非作品本身的厚度(就像去年的《至暗时刻》一样),对人物关系的描摹也多过于对主题的深挖,电影因此欢快精彩有余,而力度回响不足。比如说,两者的“交锋”中教授内心的挣扎和处境就没有特别具体地展开说明。同理,各段“被欺负”的场景到最后也让人感到有些雷同。这部“公路片”光有了路却多少缺乏了点递进和层次。 - Regal Union Square (11/17/2018)
大島2019-03-04
我喜欢的第一个意大利佬:麦克柯里昂。第二个意大利佬:乔伊。第三个意大利佬:托尼。
Moldy2019-01-19
俗套的主旋律剧情,要说新意也就是颠倒了身份。资产阶级的黑人兄弟和下层的无产阶级白人兄弟打成一片。
方洛洛2019-02-24
有钱人听我弹琴是为了显得有文化,可当我在台下,他们让我在储藏室吃饭,在室外搭的简易厕所里方便,我又变回了他们不屑一顾的黑鬼,那才是他们真正的文化……这就是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
科林2019-02-07
取材非常妙,Dr. Shirley这个人物是黑人皮、白人心,他不够“黑” 不够“白” 也不够“Man”,他是孤独而又坚定的;Tony虽是白人,但骨子里却有一种市井圆滑。这个剧本巧妙就巧妙在这里:两方均脱离原本族系 身份地位对调,一路上又放置在最种族歧视的南方来制造戏剧冲突。非常精巧、十分学院派的作品。那些美籍华裔ABC应该是最能理解这片的,他们“黄人皮、白人心”,既不够“黄”也不够“白”还不够“自信”。
littledepp2019-01-30
最喜欢维叔给妻子写信的那句话
“you remind of a house
a house with beautiful full lights on it where everyone happy inside”
“有时候你让我想起一栋房子
一个闪着美丽光芒每个人都欢声笑语的房子”
糙汉的温柔情书莫过于此了
lowdive2019-02-10
从中国大陆来美的新移民们,在美国的政治谱系上,很多都属于右派,他们特别不能理解的是所谓“白左”。而我一直猜想的一个心理层面的原因是:他们特别厌恶他们的父辈虚伪的做派和傲慢的腔调,一如我们厌恶自己在文革中成长的父辈们的专横与戾气一样。这部电影印证了我的猜想。而世界总会在更多的相互了解中变得更好,它只是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慢而已。
寒枝雀静2019-01-06
D+/ 设定不错,表演好,行货,但太行货了,行货到似乎只适合做最基础最清新最“无害”的平等教育。
心生2019-01-13
太棒了。虽然路数是大体能想到的,从歧视到尊重到拥抱,但片子在这种简单框架里,讲了一出抓人的故事,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过程里满是酸楚、有爱与欢乐,结尾又满是温馨与善意。看完会感觉真是好,故事好,表演好,讲述得也好。
赱馬觀♣2019-02-26
类型印记如此鲜明的偏负面预期下,却有几个有趣的变奏点:1、他把维修工喝过的杯子扔到桶里,但在雇主亮相那一刻,他没有任何异样反应;2、他是意裔传统的恋家爱妻男,但在看到警察局双裸那一幕时,他没有任何异样反应。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这辈子都混在纽约夜店。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复杂。”…相较而言,钢琴家那条线上的亮点不多。虽然导演同样采用了隐藏动机与阶段性释放信息,但显然最后给出的答案更趋于可以预期的种歧俗套,故事与角色的新鲜感均不及司机。…另,应注意托尼家庭这条支线。1读到情书浪漫感人,弟妹动容望丈夫效仿却被嘲笑;2弟弟赎回手表还要收费,托尼脸色微变。说明他其实也是意裔族群的边缘者,骨子里甚至未必喜欢某些家族血亲,只是不如钢琴师脱黑那么分明。内在边缘趋独性格推动二人相互理解尊重,种族平权主题反而退居其次。
寂地2019-03-06
那道隔离墙其实是建在我们心里。不光是种族,还有生活里一万件其他需要被宽容理解的小事情。
夏马和纱2019-03-02
也不能说不好吧,但是看完回想一下,有种看了个春晚小品之感……
阿暖2019-02-24
太不政治正确了,求求白人别拍这种电影了,整个剧本都是基于“黑人就是低人一等的”写出来的,看不到任何口号之外的平等和理解(只要你稍微思考一下男主全片的立场和行为),漏洞无处不在,9102年活的“白人救世主”“神奇黑鬼”范本。但是双男主又真的很有火花,不忍心讨厌,哎。
绿皮书豆瓣热评
陈大希2019-01-13
让人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他们的车在南部的乡间小路上抛锚,和田里劳作的黑奴对视的那一幕,无声却发出巨响。
Rocrw2018-09-12
绝对是今年tiff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一部电影,全场笑声掌声就没停过。节奏欢快,情节有趣又不失深度。V叔扮演的来自Bronx街头的意大利裔司机和Ali扮演的受高等教育的黑人音乐家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二人从纽约一路向南巡演,然而越向南种族歧视也越来越严重。导演用一种巧妙的角度向观众展示了当时的不公以及音乐家内心的纠葛。尽管他从小就在不同的重要场合表演,然而最尽兴的一次却是在圣诞前夕的一个黑人小酒吧。他最终选择了为自己发声,不再对歧视屈服。结局温馨感人,着实是一部好电影。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2018-12-07
肤色、阶层、性格和性取向天差地远的两个男人,因为音乐而结缘,因为公路旅行而成为一生朋友。有时候才华并不够,还需要勇敢,推倒心中那面墙才能开门见山。电影就像一颗绿色小石子,投入黑白分明的美国社会,激起轻小而美丽的涟漪。虽然有刻意营造的温暖感,但我就是愿意买单~!
西楼尘2019-02-24
赶走偏见不是靠鸣枪,赢得尊重不是靠拳头。为了如厕宁可折返,为了用餐甘愿罢演,受到霸凌不视为侮辱而视为考验,受到恩惠不视为荣耀而视为耻辱。南方劳作的黑奴看到路边的他衣冠楚楚,如同一个预言。一家上流餐厅,一间宽敞厕所,一个高档试衣间都没能容纳下的东西,却装进了一方绿色车厢,勇敢上路。
朝暮雪2019-01-17
肤色对调版《触不可及》,一场跨越美国的公路之旅,更是一场跨越种族与肤色、身份与阶层的人性之旅。 所有下属都对唐毕恭毕敬,唯有托尼把他当普通人对待,给他吃炸鸡、对他说出真实想法。 不把他当成黑人,才是真正不歧视他的表现。 另一方面,唐又受到外人的歧视和侮辱,他始终忍气吞声,低声下气。 听他演奏的观众可以在餐厅吃饭,而他作为表演者却不可以。 正是托尼教会他反击,教会他为自己发声、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在所谓“高级的、尊贵的”场所受到不平等待遇,反而在“低端的、卑微的”黑人酒吧获得尊重和支持,实在太讽刺。 天才是不够的,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既然他都不考虑你的感受,你又何必照顾他的情绪呢? 忍一时得寸进尺,退一步变本加厉。暴力不能让你赢得什么,但懦弱永远都是输家。 正面对抗生活的恶意,才能战胜恶意。
影志2019-01-13
“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 从最开始的矛盾抵触、到被迫站到一边慢慢调和、甚至最后的惺惺相惜,这不是一趟抛开歧视的旅途,而是两个孤独的人从彼此身上看到另一个世界,一个更真实的世界。纵使有太多不同,种族的、阶层的、贫富的,都可以在这一场春风化雨、淡入心灵的结伴同行中,化干戈为玉帛。“爱上你是件毫不费事的事情”、“如果我不够白,也不够gay,又不够男人,那么你告诉我,我到底是谁”…唐·谢利为托尼口述如初恋般的情书,托尼教唐接地气的吃鸡,并在小镇里彼此解围,最伟大的友谊不过如此。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可爱精致的友情小品,美国版《触不可及》,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锁定它了。“谢谢你把丈夫分享给我”
亵渎电影2019-01-14
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就是剧本扎实,在人物塑造和细节上非常出彩。这趟一路向南的旅程到最后也不能让Dr. Don Shirley证明自己在白人心中的地位,他身陷孤独境地也没人帮得了他,除非他自己跟自己和解,自己去完成一场关于自我的救赎。它并没有刻意说教的去讲什么,但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不同时代某些群体的遭遇,不仅仅是黑人和白人这么简单。这部电影的主题正如片中那句点睛的台词所说的,因为天才还不够,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而这就是一部关于勇气和改变的电影。虽然是非常套路化的公路片,拍的却是异常的温暖,剧本非常加分,应该会拿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原创剧本吧。★★★★
StarlightRiver2018-09-12
Mahershala說片子里某個根本不會被人注意到的佈景里的某塊石頭或許就是V撿的。他說V在拍攝的時候,一直留心撿很漂亮的石頭,撿到了就拿給導演說:看,把這塊石頭放在背景里會有多好看 說到電影里的部分,他可能增肥了有二三十斤,從來沒見過他有那麼大的肚腩(現在似乎已經減回來了)。今天在看V表演時,大部分的時間,我忘了他是Viggo,他就是那樣一個沒文化又油滑、滿嘴跑火車的司機。 僅僅偶爾偶爾有幾個他不說話、只抽煙的鏡頭,鼻孔一噴白霧,就那麼一瞥,卻還像是十幾年前、《東方的承諾》里那個冷酷無情的殺手。 今天導演說He’s a great person before he’s a great actor. 這麼多年了,還是一直一直都沒變啊。
内陆飞鱼2019-01-23
四平八稳的片子,精致的套路,一路都是能想到的通俗剧情,基本没有什么大的起伏,主要看演员,明知道是屡试不爽的美式套路,你还会微微感动,也许这就是好莱坞厉害的地方之一。
饮歌2018-09-14
今年看过最好的剧情片之一。剧本扎实,细节充实,表演到位。颇有《为黛西小姐开车》和《触不可及》的意味,但又因为主角角色的互换,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里散发出更强的乐趣。
外出偷狗2018-12-09
你知道这个故事要讲什么,你也知道这段旅程会经历什么。你明白这其中并不会触及什么过于深刻的东西,却也展示了许多直白,你明白身份是每个人无法避开的东西,也知道相互理解是多么难得。你会自然地喜欢这些描写得并不太像真实人物的角色,你会跟着那些好笑或其实并不太好笑的片段笑出声来。或许也只是将发笑作为第一反应来化解或掩藏其他的感受。你知道故事和片名说的绿皮书关系其实不算大,你也大概没有想到自己会喜欢这部影片。
谢飞导演2019-02-07
完成度很高的公路喜剧片,亮点在于人物塑造完整和细节使用精彩,剧作与表演堪称杰出。创造灵感来自于真人真事,为表达主题做了艺术虚构与夸张,听说真人的后代对此有意见及争论。艺术作品不是历史,我以为无可厚非。
larawebb2018-09-13
基层白人司机护送著名黑人钢琴家在美国南部巡回演出的故事。两位角色的社会阶级和教育程度的差异,让电影笑料百出,肤色的对比却又十分的讽刺,让电影充满种族平权的抗争和泪点。两位演员默契火花十足,是一个十分温暖人心的故事,影片结束之后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边笑着边流着眼泪鼓掌到手都疼了。
我爱罗宾2019-01-09
维果·莫滕森的人设太讨喜了,爱吃的人品格不会太差。更大惊喜是马赫沙拉·阿里,既要演得“不黑不白”,甚至还要“不man”。总有个孤独的灵魂要迈出第一步,温暖的圣诞颂歌
非虚构2019-01-12
#剧作#第1点:让妻子接电话,电话内容全部隐掉,呈现妻子的表演,并描写夫妻间的感情。第2点:24分钟才出现核心道具“绿皮书”。第3点:公路片类型。第4点:到35分钟,音乐起,镜头从欢笑的人们摇到孤寂的一人。第5点:多来一条书信的线,也是一条情感变化线。第6点:43分钟,小人物开始反击,第7点:46分钟,黑人扳回一局,第8点:48分钟。意大利人解决问题独特的方式。第9点:50分钟,开始敞开心扉。第10点:黑人与白人不平等。第11点:一起写信,推进故事,情感段落可视化,通过写信。第12点:重音起,黑人被拒。第13点:75分钟二人出现矛盾,第14点:93分钟,雨中吐露真心。第15点:100分钟。黑人与白人差异上升为兄弟情来化解。第16点:黑人为白人开车,大反转。
匡一歌2019-02-01
要记住:你想讲很大的东西,就必须用很小的事情。扎实的剧作,闪光的人物,充满化学反应的搭配……观影的过程中大笑了无数次,一再倒回去品味那些小小的瞬间,一个眼神,一个撇嘴里全都是戏。阿里和维果叔,都是最好最好最好的那一卦演员。 仅有天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勇气 ←——你看,就算是讲个“种族歧视”的政治正确主题,都能不仅仅停留在俗套的模板里,从更细微的角度,升华出更多东西。
桃桃林林2019-02-20
属于那种轻松又好看的电影,故事也比较简单感人。整体还是公路片的方式,借旅途,将这两个不同肤色、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联系到一起,从固有的印象到逐渐和解。我们愿意相信这样的故事,是因为,我们希望人和人之间真的能保有起码的善良、理解和平等,这是种美好愿望。包括为黛西小姐开车、触不可及等片子也都是如此。
熊阿姨2018-12-31
塑造男主角形象的每个例子都很精妙,每个拳头,每块炸鸡,每个跟妻子交往的瞬间都派上用场了,用的办法都超出了常规套路,并且也有桥段展示他不是万能的。相比之下黑人男二试图建立的复杂性不算完全成功,这就让片子的层次止步于此了。PS.美国电影里的意大利人是不是相当于中国正剧里的东北人?主要贡献凶悍、幽默、底层、虎、且带口音的人物形象。
Sophia2018-09-17
如果把Joey和Sheldon放在一辆车里,来一场六个星期的公路旅行,会怎样?Green Book就是这么有戏,而且这位谢耳朵是黑人学霸音乐家,他们即将前往的,是尚未平权的美国南部...
私享史2019-01-12
为Mortensen的表演加分,我甚至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大胃王是他出演的;为编剧扣分,作为一个喜剧,编剧弱化了1960年代南方对待黑人的残酷和黑暗面,让整个故事有惊无险,当故事进行到一半,架子完全搭好之后,后面的剧情基本上可预测(请R.肯尼迪出马那个桥段就被我猜中了),缺乏张力或冲突,即便添加笑料也无法缓解。还有,底层黑人在种植园干活那一段太刻意了,画风加配乐突变,与整体风格不搭。《经济学人》对本片的形容我很同意:“the kind of nostalgic, superficially progressive but largely conservative crowd-pleasers”,这个片子从叙事手法上还有营造怀旧方面太取悦观众了,如果不宜用“讨好”的话。
JoshuaLi2018-12-04
Viggo Mortensen对Tony这个角色的诠释是极为讨喜的幽默风趣、粗俗却带有真情实感的意大利裔工人阶级形象,而Mahershala Ali对Don Shirley这个角色的诠释是谨慎悲观却又优雅文明受过高等教育与天赋异常的非裔艺术家形象,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在一段旅途中在种族以及价值观的冲突中取得相互谅解并建立起互助的朋友关系,而两个角色身份的反差在深南部的州这样的设定里得到了更加微妙与具有对比性的挖掘,这部有着优秀表演的公路电影有着中规中矩的叙事与摄影,但影片在一个没有野心的层面对这个题材的诠释已经足够优秀,这是一部有着良好用心没有过度剥削题材价值的暖人心肠的公路电影。
易老邪2019-02-26
“如果我不够黑人,也不够白人,又或不够男人,那请你告诉我,托尼,那我到底算是什么人?!”——恭喜,你是最政治正确的人。
frozenmoon2019-03-15
从某个角度去看,种族题材是皮,身份认同的探讨却是瓤,或者,换句话说,身份认同是另一种内化的、更加深层的种族疑惑。这种疑惑也被分担在了司机身上,那个白人司机也是移民,来自于意大利,他与黑人成为了一种怪异的镜像,他爱吃“黑人的食物”,对电台中所有黑人歌手和流派如数家珍。音乐家是被家人和环境要求努力成为一个内在的白人,他是被外力篡改的,而司机却是随性的,自我的。有人从粗俗变得文明,而有人从文明的桎梏中解脱重获自由。原本的主仆变成了彼此的师生。矫正是意外降临的,润物无声解放彼此。
JulyChan2019-01-14
我这个鄙俗粗蛮的小可爱就要撬开您那森严优雅而又防备的世界。
LOOK2019-02-20
2.5 拿着编剧指南手册写出来的剧本,套路又套路,配方又配方。莫滕森演得是很好,但一看就不是意大利人。
旺沅2018-11-15
现如今种族关系压力颇大的美国太需要这样一个故事了!可歌可颂的是导演在细致入微地研究了这历史故事之后,对它们进行了取舍和消化,最后用稳扎稳打的电影语言把这动人的故事讲给观众们听。不得不说导演Peter之前做喜剧片的经验让这部可以被拍得更沉重的电影放射出生动的光芒。这个crew里头高手不少,服装设计和音乐设计都很厉害!Tony Lip儿子的参与更让电影熠熠生辉。(导演本人来我们课上提前放映,他说的话比我这一学期这课上学的东西更有启发…)
Baristina2019-01-01
看到女主:啊想当年广告狂人…… 看到男二:啊想当年纸牌屋…… 看到男主:阿拉贡???!!??
邓安庆2019-02-25
好久没有看到过这么舒服的片子了。内核当然是老生常谈的,可是在这个既定套路下,能够这样细腻自然的多方位呈现,却是相当不错的。两位演员真不错。
冰红深蓝2019-03-01
大银幕看观感尚可,但正好属于那种“看片一时爽,散场了无痕”的电影。剧作工整但平庸,套路满满,先刻意强化二元对立,再各种和稀泥。视听语言上几乎没有出彩之处,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黑人钢琴家与黑人农民对视的镜头组合,他和他们恍若隔着万重深渊。(6.5/10)
LORENZO 洛伦佐2019-01-21
影厅观众都很喜欢一直笑声不断,诚然有些美式煽情和白人的自我救赎,但瑕不掩瑜无法忽视剧本本身的巧妙。总体完成度也不错,就是第二个警察和圣诞夜的桥段让我翻了几个大白眼。
大聪2019-01-24
谁能想到影片出自曾经拿过金酸莓奖导演之手,每一场戏都是戏,人物丰满对白妙趣横生,主角推动故事,事件推动人物。 “有才能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勇气”。 看电影时旁边坐着一对黑白夫妻,两人笑着笑着最后哭得稀里哗啦。
牛腩羊耳朵2019-02-26
这不但是撞车以来最差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还是部最“坏”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CharlesChou2018-12-30
非常非常的crowd-pleaser,但又没有《为黛西小姐开车》那样的精气神。Viggo的意大利口音很可以。
西帕克2019-01-20
剧作圆满,两个角色在特殊时代下的身份错位,让他们可以帮助对方发现自己,完成度很高。但还是一个纯粹白人视角下的黑人平权故事。一个黑人竟然需要白人来教他了解黑人音乐?想想也不太可能。为了完成剧作上的差异化,几乎把唐·谢利塑造成了一个呆板的怪人。法雷利导演只听取了作为白人后代尼克·维勒欧嘉的讲述便贸然拍摄,一点也没有想过去了解唐·谢利那一边的故事,这是何等的傲慢?
大海里的针2019-02-17
四平八稳的故事,很商业的公路喜剧。和同类影片相比胜在不矫情、不圣母,政治正确的那一套说完了,还要告诉你黑人酒吧也有小混混,白人警察也有热心肠。总结就是:拒绝歧视与偏见,但不要矫枉过正。
幽灵不会哭2019-02-26
知道斯派克李为啥这么讨厌这部电影了,完全就是《黑色党徒》的对立面嘛,同样是白人和黑人组合的“好兄弟”模式,《绿皮书》讲的是两人互相影响被改变的温情故事,当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黑人钢琴家的改变,意大利白人的转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黑色党徒》同样是一个想要融入白人阶层的黑人,他却没有一点的身份迷茫,反而从头到尾用自己的性格和能力得到了尊重,《绿皮书》中对歧视的表现呆板又直接,而《黑色党徒》却戏谑又反讽,高下立判,《绿皮书》是好莱坞流水线作业的成功作品,而《黑色党徒》是斯派克李借由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的作者化的反转,它的反高潮、它的“致敬”、它的“套路”都是极其深刻的,但《绿皮书》中的身份探讨却始终给人隔靴搔痒之感,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公路电影罢了
红蓝色的风雨夕2018-11-29
感觉看了个假的绿皮书,为什么大家全都五星好评?Viggo叔很棒,Ali一般,剧本烂俗至极,有如种族歧视101,老套剧情一个接一个,黑人坐车后一定要被南方警察拦下,哦对了还要加个北方警察送温暖来对比衬托,真是恶心死了。最后结局当然要在白人消除种族歧视的良好自我感觉中结束。
焚紙樓2019-02-28
是不是最佳影片不知道,但鐵定是第一個拿下奧斯卡獎的肯德基廣告。
琧婯2019-02-21
拍得太tm丝滑了,太到位了,一切是那么的温情,又那么的小心翼翼,是炉火纯青般的美国主旋律电影,这样的电影不得奥斯卡,美国人民不会答应的!然后你发现阿里的黑人角色是竞争男配?wtf?真实生活中两人根本不是朋友?wtf?一个美国黑人没吃过炸鸡,同时代黑人的流行乐全都对不上人和歌?wtf?你知道的,在我这里一向如此:外国主旋律,关我屁事;强行搞阶级调和,强行粉饰Family value一律打死;sterotype渡了湖蓝色也还是sterotype臭狗屎
zy_2019-01-02
预期的white savior电影看完并没有任何观点改变(最后场show演不演决定权在男主 看得我真是wtf),而且好神烦Ali角色一直命令维果的角色怎么behave做个“文明人”,anti-stereotype玩得这么充满歧视 偏见 没有包容实在太可怕了= = marketing一直打着“feel good”来宣传,我看更像how higher class white people make them feel good about themselves.
willamette2018-12-07
商业喜剧片的处理方式,看得挺轻松,但情节的反复很严重,人物形象也比较浮于表面,片名的Green Book存在感太低
Ocap2019-02-25
哪怕一个独属于视听的高光都没有。作为今年的双雄之一,仅在和《广告牌》的对比中就足以说明美国电影平均水准的下滑。《罗马》是作者电影,《绿皮书》是剧本作者的电影,后者形态的“好电影”越多,留给好导演的生存空间就会越狭隘。
嘟嘟熊之父2019-01-13
真好啊看哭了。与通常的种族歧视电影不同,没有局限在对历史事件纵向的回溯或对个人事迹横向的展示,而是指向一个人生而孤独的至暗时刻,并通过黑人与白人、富人与穷人的身份置换让本已僵化的主题呈现出张弛有度的戏剧感。不论何种肤色、何种性取向、何种阶级,孤独才是每个人需要毕生攻克的难题。今年颁奖季至目前唯一满意的作品,希望荣誉属于它。
北回归线2018-11-22
影片的精彩来自于对两个角色精准的定位并全程从不偏离,人设丰满而统一。通过车内和车外空间,导演试图无死角地去呈现种族歧视显性和隐性的一面。这个主题虽然有点老生常谈,但视角的新意同样带来了不少生动和活泼。故事单薄,但观感很饱满。不过,依然觉得这饱满背后更多是演员的表演而非作品本身的厚度(就像去年的《至暗时刻》一样),对人物关系的描摹也多过于对主题的深挖,电影因此欢快精彩有余,而力度回响不足。比如说,两者的“交锋”中教授内心的挣扎和处境就没有特别具体地展开说明。同理,各段“被欺负”的场景到最后也让人感到有些雷同。这部“公路片”光有了路却多少缺乏了点递进和层次。 - Regal Union Square (11/17/2018)
大島2019-03-04
我喜欢的第一个意大利佬:麦克柯里昂。第二个意大利佬:乔伊。第三个意大利佬:托尼。
Moldy2019-01-19
俗套的主旋律剧情,要说新意也就是颠倒了身份。资产阶级的黑人兄弟和下层的无产阶级白人兄弟打成一片。
方洛洛2019-02-24
有钱人听我弹琴是为了显得有文化,可当我在台下,他们让我在储藏室吃饭,在室外搭的简易厕所里方便,我又变回了他们不屑一顾的黑鬼,那才是他们真正的文化……这就是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
科林2019-02-07
取材非常妙,Dr. Shirley这个人物是黑人皮、白人心,他不够“黑” 不够“白” 也不够“Man”,他是孤独而又坚定的;Tony虽是白人,但骨子里却有一种市井圆滑。这个剧本巧妙就巧妙在这里:两方均脱离原本族系 身份地位对调,一路上又放置在最种族歧视的南方来制造戏剧冲突。非常精巧、十分学院派的作品。那些美籍华裔ABC应该是最能理解这片的,他们“黄人皮、白人心”,既不够“黄”也不够“白”还不够“自信”。
littledepp2019-01-30
最喜欢维叔给妻子写信的那句话 “you remind of a house a house with beautiful full lights on it where everyone happy inside” “有时候你让我想起一栋房子 一个闪着美丽光芒每个人都欢声笑语的房子” 糙汉的温柔情书莫过于此了
lowdive2019-02-10
从中国大陆来美的新移民们,在美国的政治谱系上,很多都属于右派,他们特别不能理解的是所谓“白左”。而我一直猜想的一个心理层面的原因是:他们特别厌恶他们的父辈虚伪的做派和傲慢的腔调,一如我们厌恶自己在文革中成长的父辈们的专横与戾气一样。这部电影印证了我的猜想。而世界总会在更多的相互了解中变得更好,它只是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慢而已。
寒枝雀静2019-01-06
D+/ 设定不错,表演好,行货,但太行货了,行货到似乎只适合做最基础最清新最“无害”的平等教育。
心生2019-01-13
太棒了。虽然路数是大体能想到的,从歧视到尊重到拥抱,但片子在这种简单框架里,讲了一出抓人的故事,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过程里满是酸楚、有爱与欢乐,结尾又满是温馨与善意。看完会感觉真是好,故事好,表演好,讲述得也好。
赱馬觀♣2019-02-26
类型印记如此鲜明的偏负面预期下,却有几个有趣的变奏点:1、他把维修工喝过的杯子扔到桶里,但在雇主亮相那一刻,他没有任何异样反应;2、他是意裔传统的恋家爱妻男,但在看到警察局双裸那一幕时,他没有任何异样反应。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这辈子都混在纽约夜店。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复杂。”…相较而言,钢琴家那条线上的亮点不多。虽然导演同样采用了隐藏动机与阶段性释放信息,但显然最后给出的答案更趋于可以预期的种歧俗套,故事与角色的新鲜感均不及司机。…另,应注意托尼家庭这条支线。1读到情书浪漫感人,弟妹动容望丈夫效仿却被嘲笑;2弟弟赎回手表还要收费,托尼脸色微变。说明他其实也是意裔族群的边缘者,骨子里甚至未必喜欢某些家族血亲,只是不如钢琴师脱黑那么分明。内在边缘趋独性格推动二人相互理解尊重,种族平权主题反而退居其次。
寂地2019-03-06
那道隔离墙其实是建在我们心里。不光是种族,还有生活里一万件其他需要被宽容理解的小事情。
夏马和纱2019-03-02
也不能说不好吧,但是看完回想一下,有种看了个春晚小品之感……
阿暖2019-02-24
太不政治正确了,求求白人别拍这种电影了,整个剧本都是基于“黑人就是低人一等的”写出来的,看不到任何口号之外的平等和理解(只要你稍微思考一下男主全片的立场和行为),漏洞无处不在,9102年活的“白人救世主”“神奇黑鬼”范本。但是双男主又真的很有火花,不忍心讨厌,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