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仔俠2019-06-23 22:24:35
洛茲尼薩搞了這麼一部有毒(獨)的偽紀錄片(其實也算是對抗假新聞的另類方法)。電影所呈現的戰爭的非線性和群眾的非理性應該是比較到位的。之前看了俄國紀錄片《Chechen》,裡頭呈現的頓巴斯地區的狀態跟這片還是比較吻合。要是Kira Muratova還在世,感覺她也會拍一部這個題材的電影。Kira的御用演員的Natalya Buzko還在片子里出演,實在恍如隔世。另外,電影淡化了主角,匆匆忙忙地將鏡頭轉到另一個現場,很有意思。還有,片子里那個“新俄羅斯聯邦”已經解散了。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又自己玩自己的了。
谢飞导演2019-10-26 17:08:19
乌克兰的纪录片导演拍的第二部故事长片,被称为“伪故事片”。虽然都是按故事片组织拍的,但全片没有贯穿的人物和情节线,完全是顿巴斯战争中的一个个的场面集景,竟然也吸引我连续地看了下去,并对2014年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独立投票后的战争灾难有了切肤、丰富的了解,也算是创作样式上的一个突破。血和泪的历史史实告诉我们,要用改革、协商去解决问题,千万要防止战争与革命,不论其口号是多么崇高、伟大,给普通人和社会带来的灾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寒枝雀静2019-08-12 18:11:37
C / 比《温柔女子》好很多。哪怕还是逐渐演变出了一场“闹剧”,至少段落质感的把握毫不突兀。最后一场戏尤其沉稳,一方面展现出循环往复的意识形态运作本质,另一方面则仿佛在质问观众:电影的“虚构”与现实的“虚构”,到底哪个更真实呢?(BTW,在这样的夜晚之后看了这样一部片,有点过于巧合了。)
牛腩羊耳朵2018-05-09 20:36:36
导演单个场景之间叙事角度的接替玩儿的还是很溜的,时不时还有些小幽默,长镜头,手持摄影,主观镜头,镜头中的镜头花样很多,最后一镜导演拍完看到成品肯定一脸骄傲
老羊2020-09-18 19:48:21
军政府没收私车、街头批斗“顿奸”、办公室官僚程序和又红又专的婚礼-----很让人想看看俄式粗暴
胤祥2018-05-09 19:26:55
#Cannes71# 洛兹尼萨这水平也就是街头活报剧。政治先行到赤膊上阵了。尽管不少段落都有不错的小聪明设计,但结构和剧作一塌糊涂。除了一头一尾两场戏拍得好极了,要是只有开头结尾就五星了……真的中间一百分钟全删掉都没啥影响。摄影竟然是Oleg Mutu。
嘟嘟熊之父2022-03-08 10:32:48
坚定的反俄立场。用真假难辨的当下(哪怕背负编撰骂名)影射旧日苏联梦魇,唤起人类陌生又熟悉的恐惧感。穿着军装的半兽人,眼里泛着血光的民众,白茫茫的天地间投下黑色的炸弹。并置的段落总是度秒如年又戛然而止,似遗世独立的孤岛,被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撕裂的创口,没有一处角落能够幸免,但人类已无力再挽起双手。
seamouse2018-11-03 19:09:09
毕竟拍的是顿巴斯、顿涅兹克,而且假装以墙上苍蝇的长镜头视角,也就没了太多乌克兰那边的立场。不站队不代表没态度,军政府没收私车、街头批斗“顿奸”、办公室官僚程序和又红又专的婚礼,都能看出一定反俄立场。当然,我们不可能知道如果把战时顿涅兹克若干年的全城监控调出来剪辑,会不会也呈现同样一番荒诞戏剧面貌。
徐若风2019-08-27 11:59:07
3.5 比前作《温柔女子》好,但仍旧令人不喜欢。以戏仿纪录片的搬演形式,来挖掘乌克兰顿巴斯战争里具有黑色喜剧性的部分和残酷现实,通过还原现场来抒发政治诉求,算是近年来“纪录混杂剧情片”里较好的例子。但疑问在于,为什么不拍摄纪录片,通过“真实现实”来更震撼人心呢?比如同题材的纪录片《远方的狗吠声》。《顿巴斯》在结构编排上太繁琐、混乱,搬演效果假而奇怪,野心太大,不够清爽、有力。
若汐2018-09-27 17:04:18
8.5分。看剧本的时候就觉得形式很不一样,想象这样一个宏观全景的黑色幽默会如何呈现。长镜头、冷峻、赤裸裸的、疯癫的、纪录似的、荒诞剧的。无意识的棋子。奇异的反差令人发笑。戛纳一种关注最佳导演奖。导演出现现场,有一双很神奇的眼睛(略微奇异的眼白和瞳孔),本身就有荒诞感。观影于TIFF。2018/09/20
开放社会2023-02-01 16:05:46
1.这是一部适合初学俄语的同学们练习听力的电影
2.这是一部企图误导那些不了解沙俄、苏联、俄罗斯、乌克兰历史朋友们的伪纪录片,为了混淆视听,不择手段,跟电影里的人一样
3.战争的恶,是没有见过、经历过战争的人所难以想象的恶心和残酷。真相是存在的,但是活着的人只能知道一部分,因为真正知道的人都死了。都拿着自己知道的部分指责观点相反的人是谎言。
4.导演是一位出生在白俄罗斯的苏联人,2001年转籍移居德国。这部影片证明了赫鲁晓夫是苏联的第一任掘墓人,证明了苏联解体必然性和西方价值观输出的成功,证明了教员的伟大和中国的幸运。
5.当我们见到苦难时,那是受苦人的自食其果,也是对其他人的警示。如果能吸取教训,可能可以避免那样的苦难,如果不能吸取教训,可能那就是未来要承受的苦难
Clyde2019-08-05 19:29:23
不如同题材纪录片生猛,不如类似剧情片好看,不如新闻视频直接了当,一部记录风格的剧情片,但三头不到岸,只剩下赤裸裸的政治立场。
SingLesinger2018-05-09 19:32:13
骇人的婚礼戏,国家机关的嘴脸,街头的群暴,一切都荒诞得太真实。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2022-02-23 16:55:24
热点地区热点话题,结果拍得像一团混沌。可能真相也是如此吧,就像电影里被设计的一场屠杀。用手持镜头将各种事件聚合的伪纪录片,讲述一个地区两个民族的悲哀。当世界穷凶极恶,谁还会为子弹流泪呢?
完颜穆尔登格2019-08-01 14:05:29
接管军队没人性,接管政府趁火打劫。非常乌克兰视角,lol。剧情荒诞黑色幽默,俄军对德国记者说你是法西斯,你不是你爷爷也是。俄族民众暴力把乌克兰志愿军绑柱子上羞辱,老太婆过来拿皮搋子?打他。。。什么鬼啊哈哈哈,太乌克兰了,魔幻现实。
松子鸽2022-04-17 00:18:01
@RUC影协 主观上来说,我一不是特别喜欢这种叙事段落较碎的电影,二对政治电影这一类型不是很感冒,三对东西乌克兰的政治文化矛盾也不甚熟悉…但虞师和马师的分析还是挺有启发性的:“东”的聒噪与“西”的静默、流水的演员与铁打的威权、对媒介的审思(手机、相机的反复出现)、“伪纪录片”
uns0u2018-05-20 04:53:00
“你是法西斯吗?” “我不是” “你不是,那你爷爷肯定是。” 不是很喜欢,黑暗,疯狂,变态。
kylegun2019-08-10 01:09:19
群演构陷循环利用,收刮民脂强行征兵,仇外采访地洞生存,良知母亲断绝关系,神棍横行偷鸡摸狗,围观群殴示众战俘,圈养勒索企业家……把乌克兰亲俄派黑出花,里面的操作却又是多么熟悉的配方
sbwhx72022-02-24 14:00:45
竟然没标过,现在正在告诉那些骂洛兹尼察的人,时间会证明他多么伟大
thinpony2018-05-10 00:36:48
Donbass日常,變成盲目群眾政府軍隊眾生相,旁觀主觀視角變換有趣,開場潑糞紀錄片探勘也好,只是當發現一場比一場長,沒有線性的故事,成就無常恐懼。但素材沒有重新拼湊,淪為批判流水帳。監視器的視角,如果由漢內克經手? 3.5
Peter Cat2018-05-10 03:57:56
如果能把这个伪纪录片式YOUTUBE短片集精打细磨重新结构,洛兹尼察非凡控制力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显得涣散而又投机,而可能凝聚为一个强而有力且结构层次分明的政治诉求。
PQ2021-12-15 14:48:40
这样的电影很难不带立场的去看,只能反思自己是电影里的哪一个
seabisuit2018-12-13 01:11:53
荒诞即真实的伪纪录电影,当代的战争又确确实实在发生着,不可想像又不可言喻,开头结尾不错,因为中间断实在冗长昏睡了一会儿,补标。#金马55#
基瑞尔2019-07-31 21:59:45
可能是上一部实在不够出彩,还在现场看到快要瞌睡;这部被“降级”的作品意外融合了不少真实问题的观察和有趣的看点:嘟囔着的演员、瞬间失控的婚礼、重复三次的访问、不曾跑掉的幽默和摇摇欲坠的体系,一副生动的社会画像就此展开。(对我来说,这可能是个“KFK-type”的故事;似乎一切都那么的真实,又有那么几秒在怀疑它因为过分怪诞与“这是电影”的提醒,开始不再纠结)
小A2019-08-12 21:46:33
乌克兰《夹边沟》风格的《荒蛮故事》。这么说可能有点贬低乌克兰工程师,他对视听和故事的掌控力都远在王兵之上。非常感谢洛工,要不是他拍这部电影,并且被戛纳选进一种关注单元,我还对正在进行的这场顿巴斯战争一无所知。洛工的掌控力仍然非常强,每个片段都拍得很从容,但可能因为是纪实题材,太想控诉亲俄伪政府,制作过程拍纪录片的习惯和状态占了上风,有几个片段缺乏戏剧性,像是对真实状况没有艺术加工的单纯复制,喊口号式的桥段看上去索然寡味。
三七2022-05-30 01:17:44
伪纪录片的手法,小段小段的魔幻生活场景。看片前对现实背景了解太少,有点懵逼。首尾呼应很有震撼。
Lies and lies2022-02-25 01:50:29
幽默只是为了消灭幽默,绝对的暴力让观众“噤声”。
炒煤能手2018-05-10 18:20:55
开场精彩,之后变成顿巴斯社会剖面拼图,你以为最后会拼个什么出来,结果还是泄气的阴谋论
Die Katze2022-03-13 15:25:38
做的一般,拍的目的就是可以冲一冲另一版
novich2022-04-09 23:50:30
有点像《小城畸人》这样的短篇小说集,十多个不同故事和场景拼接起来,故事和人物大多没有关联,但却十分统一,因为都有一个共同背景~主角顿巴斯,一个分离地区的绝望,黑色荒谬到有点喜剧感,TV镜头下的假戏真做。最后也是一场屠杀,真实的、用作指控和筹码的屠杀。
盲忙2022-02-27 23:55:52
新闻都是在演戏,而演戏的人却在经历着真实的生离死别。他们满嘴的民族大义,却对个体悲苦漠不关心,因为对某些人来说,做强盗和土匪,比做一个普通人自在开心有成就感多了。三年前看我或许只觉得是一部政治讽刺片,可现在来看原来现实比电影更加荒诞。
咯咯精2018-05-09 20:53:08
胜过温柔女子。每个fragment都有亮点。
Timing2022-03-08 21:57:42
m2246:随时的炮火,伪善的勒索;歌唱的婚礼,昏暗的地底;有了s戮,有了仇恨,人人成为fxs;基du都是一样,死后才有不同;对,谋s了十二个,我们在现场。
安獭獭2022-03-04 09:24:12
听不懂。但有没有可能过于“假”了?不是太喜欢。
大炎2022-03-08 21:00:57
#一顿各表# 乌克兰立场决定观念和表达,话说回来,又有几人不是被“灌输”的呢?
理易封2022-02-26 21:53:11
有一定门槛,分不清势力,但这段编排后的影像是有纪录价值的,展示了各个阶层战时的生存状态,依然还是枪杆子出政权,遗憾的是作为剧情片太散
华盛顿樱桃树2019-08-01 13:08:23
开头结尾尤其结尾几场戏拍得太好,所以中间就显得平庸了不少,但是这样一部关乎政治生存的电影,融入了导演的很多想法和拍摄角度,很难得。
卡冈图雅2022-02-22 22:47:36
14年的战争 18年的电影 续集正在现实上演
谎言与真相早就融为一体了
寂寞的潜水艇2022-03-03 22:23:47
挺多段落的讽刺意图很明显,也设计得蛮有意思。
无情华夫饼2021-09-01 01:23:05
整天在网上叫嚣着毁天灭地的那些人不妨看看这个。
AMY2019-10-29 17:20:46
战争、政治、欺骗、霸占、莫名暴力的人群
私恋失调2022-02-26 00:02:14
以为能帮助到我了解现在的局势,但其实还是需要一点背景知识才好。算伪纪录吧,但每场戏之间的肾机位置其实总在变,有时候是远观,有时候又在场。战争状态给当地生活带来的各种荒诞的场景展现的非常生动,有身临其境的无奈感。战争状态几乎总是伴随着荒诞和人性的扭曲,希望永远不要有。
Q影誌2022-03-23 08:20:48
开场群众演员化妆,以为会是类《野名留史又如何》,后面也确实话痨,但随着场景转换,天啊,不用沉默的历史资料的Loznitsa自编自导起来真aggressive,东乌(俄)占领区(Novorossiya旗帜醒目)人间地狱。本片通过写实/夸张的手法讲述了该区不同人群不同场所的故事(16个,衔接流畅),依然有他纪录片冷峻深邃的风格,但也许因为这不是历史,而是正发生,所以不像纪录片那样含蓄、厚重、审慎,而是犀利、讽刺,尤其婚礼一场戏把该区的诡异魔幻推到高潮。佩服这些有苏联背景的导演,全世界能拍出杀人不眨眼(literally)的就数他们(没想到儒雅的Loznitsa也如此凶残)。他们另一特点是男女老幼平等,杀伤力都可随时拉满。当然,片中乌克兰也不完全无辜。本片最重要的象征符号是旗帜和歌。
2022-03-16 11:31:20
三星半,用在场的方式见证战争中荒诞情景,达到一种深沉而悲愤的戏谑,扎实的场面控制力避免了离散、奇景式的叙事显得轻浮,只是视角和立场(立场是政治的,而情节屡屡脱离政治轴心)局限了大现实背景之下的严肃感和复杂性。
文森特九六2019-02-05 17:43:33
好吧,纵然依旧不是我瞧得上的那类创作姿态和影像姿势。
Sylve2022-03-05 02:45:06
«Donbass» Viernes, 4 de marzo.
西班牙电影资料馆刚好这两个月有Sergei Loznitsa的专题,紧跟时事了……
«SERGEI LOZNITSA. EXPERIMENTAR LA HISTORIA». #StandWithUkraine
优游卒岁2019-08-18 14:04:15
伪纪录片式的反映乌克兰东部现实的剧情片,过于真实,也过于残酷地还原了顿巴斯当前的情形。导演拍纪录片出身,对剧情的演绎很忽视,而迷恋镜头所呈现出来的影像。
等待戈多2020-07-27 15:11:54
这么牛逼的电影居然得分这么低,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顿巴斯》用选取了去中心化的叙事方法,用长镜头、手持摄影等多样的视听语言,带领观众窥视乌克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在形式上颇为大胆的方式,配合导演强硬、鲜明的政治态度,为其赢得关注。用电影表达政治诉求是其创作最核心的初衷,于是无论是在纪录片还是剧情片中,他都毫不忌讳自己“政治先行”的立场。
Futako2021-05-10 10:19:33
人民永远都是大国博弈下的牺牲品。。。
小岛君2022-02-26 00:55:58
真正的战争日常是没有尖叫,没有呻吟,没有爆炸,有的只是渗透在每一个角落的硝烟与邪恶。
波拉客2022-02-03 22:20:57
导演用长镜头掩盖其不会分镜,导致节奏尽失!
昵称2022-09-04 02:22:38
资料馆“荣光归乌克兰”影展。我总觉得战争还在进行时拍战争是件很难的事情,而这部做得还是很好的。一场漫长而破碎的战争应该对应这种碎片化的叙事。几个零散的小故事,把战争的一些侧面呈现出来,没有很大的野心,却非常动人。最喜欢婚礼那段。
顿巴斯豆瓣热评
熊仔俠2019-06-23 22:24:35
洛茲尼薩搞了這麼一部有毒(獨)的偽紀錄片(其實也算是對抗假新聞的另類方法)。電影所呈現的戰爭的非線性和群眾的非理性應該是比較到位的。之前看了俄國紀錄片《Chechen》,裡頭呈現的頓巴斯地區的狀態跟這片還是比較吻合。要是Kira Muratova還在世,感覺她也會拍一部這個題材的電影。Kira的御用演員的Natalya Buzko還在片子里出演,實在恍如隔世。另外,電影淡化了主角,匆匆忙忙地將鏡頭轉到另一個現場,很有意思。還有,片子里那個“新俄羅斯聯邦”已經解散了。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又自己玩自己的了。
谢飞导演2019-10-26 17:08:19
乌克兰的纪录片导演拍的第二部故事长片,被称为“伪故事片”。虽然都是按故事片组织拍的,但全片没有贯穿的人物和情节线,完全是顿巴斯战争中的一个个的场面集景,竟然也吸引我连续地看了下去,并对2014年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独立投票后的战争灾难有了切肤、丰富的了解,也算是创作样式上的一个突破。血和泪的历史史实告诉我们,要用改革、协商去解决问题,千万要防止战争与革命,不论其口号是多么崇高、伟大,给普通人和社会带来的灾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寒枝雀静2019-08-12 18:11:37
C / 比《温柔女子》好很多。哪怕还是逐渐演变出了一场“闹剧”,至少段落质感的把握毫不突兀。最后一场戏尤其沉稳,一方面展现出循环往复的意识形态运作本质,另一方面则仿佛在质问观众:电影的“虚构”与现实的“虚构”,到底哪个更真实呢?(BTW,在这样的夜晚之后看了这样一部片,有点过于巧合了。)
牛腩羊耳朵2018-05-09 20:36:36
导演单个场景之间叙事角度的接替玩儿的还是很溜的,时不时还有些小幽默,长镜头,手持摄影,主观镜头,镜头中的镜头花样很多,最后一镜导演拍完看到成品肯定一脸骄傲
老羊2020-09-18 19:48:21
军政府没收私车、街头批斗“顿奸”、办公室官僚程序和又红又专的婚礼-----很让人想看看俄式粗暴
胤祥2018-05-09 19:26:55
#Cannes71# 洛兹尼萨这水平也就是街头活报剧。政治先行到赤膊上阵了。尽管不少段落都有不错的小聪明设计,但结构和剧作一塌糊涂。除了一头一尾两场戏拍得好极了,要是只有开头结尾就五星了……真的中间一百分钟全删掉都没啥影响。摄影竟然是Oleg Mutu。
嘟嘟熊之父2022-03-08 10:32:48
坚定的反俄立场。用真假难辨的当下(哪怕背负编撰骂名)影射旧日苏联梦魇,唤起人类陌生又熟悉的恐惧感。穿着军装的半兽人,眼里泛着血光的民众,白茫茫的天地间投下黑色的炸弹。并置的段落总是度秒如年又戛然而止,似遗世独立的孤岛,被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撕裂的创口,没有一处角落能够幸免,但人类已无力再挽起双手。
seamouse2018-11-03 19:09:09
毕竟拍的是顿巴斯、顿涅兹克,而且假装以墙上苍蝇的长镜头视角,也就没了太多乌克兰那边的立场。不站队不代表没态度,军政府没收私车、街头批斗“顿奸”、办公室官僚程序和又红又专的婚礼,都能看出一定反俄立场。当然,我们不可能知道如果把战时顿涅兹克若干年的全城监控调出来剪辑,会不会也呈现同样一番荒诞戏剧面貌。
徐若风2019-08-27 11:59:07
3.5 比前作《温柔女子》好,但仍旧令人不喜欢。以戏仿纪录片的搬演形式,来挖掘乌克兰顿巴斯战争里具有黑色喜剧性的部分和残酷现实,通过还原现场来抒发政治诉求,算是近年来“纪录混杂剧情片”里较好的例子。但疑问在于,为什么不拍摄纪录片,通过“真实现实”来更震撼人心呢?比如同题材的纪录片《远方的狗吠声》。《顿巴斯》在结构编排上太繁琐、混乱,搬演效果假而奇怪,野心太大,不够清爽、有力。
若汐2018-09-27 17:04:18
8.5分。看剧本的时候就觉得形式很不一样,想象这样一个宏观全景的黑色幽默会如何呈现。长镜头、冷峻、赤裸裸的、疯癫的、纪录似的、荒诞剧的。无意识的棋子。奇异的反差令人发笑。戛纳一种关注最佳导演奖。导演出现现场,有一双很神奇的眼睛(略微奇异的眼白和瞳孔),本身就有荒诞感。观影于TIFF。2018/09/20
开放社会2023-02-01 16:05:46
1.这是一部适合初学俄语的同学们练习听力的电影 2.这是一部企图误导那些不了解沙俄、苏联、俄罗斯、乌克兰历史朋友们的伪纪录片,为了混淆视听,不择手段,跟电影里的人一样 3.战争的恶,是没有见过、经历过战争的人所难以想象的恶心和残酷。真相是存在的,但是活着的人只能知道一部分,因为真正知道的人都死了。都拿着自己知道的部分指责观点相反的人是谎言。 4.导演是一位出生在白俄罗斯的苏联人,2001年转籍移居德国。这部影片证明了赫鲁晓夫是苏联的第一任掘墓人,证明了苏联解体必然性和西方价值观输出的成功,证明了教员的伟大和中国的幸运。 5.当我们见到苦难时,那是受苦人的自食其果,也是对其他人的警示。如果能吸取教训,可能可以避免那样的苦难,如果不能吸取教训,可能那就是未来要承受的苦难
Clyde2019-08-05 19:29:23
不如同题材纪录片生猛,不如类似剧情片好看,不如新闻视频直接了当,一部记录风格的剧情片,但三头不到岸,只剩下赤裸裸的政治立场。
SingLesinger2018-05-09 19:32:13
骇人的婚礼戏,国家机关的嘴脸,街头的群暴,一切都荒诞得太真实。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2022-02-23 16:55:24
热点地区热点话题,结果拍得像一团混沌。可能真相也是如此吧,就像电影里被设计的一场屠杀。用手持镜头将各种事件聚合的伪纪录片,讲述一个地区两个民族的悲哀。当世界穷凶极恶,谁还会为子弹流泪呢?
完颜穆尔登格2019-08-01 14:05:29
接管军队没人性,接管政府趁火打劫。非常乌克兰视角,lol。剧情荒诞黑色幽默,俄军对德国记者说你是法西斯,你不是你爷爷也是。俄族民众暴力把乌克兰志愿军绑柱子上羞辱,老太婆过来拿皮搋子?打他。。。什么鬼啊哈哈哈,太乌克兰了,魔幻现实。
松子鸽2022-04-17 00:18:01
@RUC影协 主观上来说,我一不是特别喜欢这种叙事段落较碎的电影,二对政治电影这一类型不是很感冒,三对东西乌克兰的政治文化矛盾也不甚熟悉…但虞师和马师的分析还是挺有启发性的:“东”的聒噪与“西”的静默、流水的演员与铁打的威权、对媒介的审思(手机、相机的反复出现)、“伪纪录片”
uns0u2018-05-20 04:53:00
“你是法西斯吗?” “我不是” “你不是,那你爷爷肯定是。” 不是很喜欢,黑暗,疯狂,变态。
kylegun2019-08-10 01:09:19
群演构陷循环利用,收刮民脂强行征兵,仇外采访地洞生存,良知母亲断绝关系,神棍横行偷鸡摸狗,围观群殴示众战俘,圈养勒索企业家……把乌克兰亲俄派黑出花,里面的操作却又是多么熟悉的配方
sbwhx72022-02-24 14:00:45
竟然没标过,现在正在告诉那些骂洛兹尼察的人,时间会证明他多么伟大
thinpony2018-05-10 00:36:48
Donbass日常,變成盲目群眾政府軍隊眾生相,旁觀主觀視角變換有趣,開場潑糞紀錄片探勘也好,只是當發現一場比一場長,沒有線性的故事,成就無常恐懼。但素材沒有重新拼湊,淪為批判流水帳。監視器的視角,如果由漢內克經手? 3.5
Peter Cat2018-05-10 03:57:56
如果能把这个伪纪录片式YOUTUBE短片集精打细磨重新结构,洛兹尼察非凡控制力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显得涣散而又投机,而可能凝聚为一个强而有力且结构层次分明的政治诉求。
PQ2021-12-15 14:48:40
这样的电影很难不带立场的去看,只能反思自己是电影里的哪一个
seabisuit2018-12-13 01:11:53
荒诞即真实的伪纪录电影,当代的战争又确确实实在发生着,不可想像又不可言喻,开头结尾不错,因为中间断实在冗长昏睡了一会儿,补标。#金马55#
基瑞尔2019-07-31 21:59:45
可能是上一部实在不够出彩,还在现场看到快要瞌睡;这部被“降级”的作品意外融合了不少真实问题的观察和有趣的看点:嘟囔着的演员、瞬间失控的婚礼、重复三次的访问、不曾跑掉的幽默和摇摇欲坠的体系,一副生动的社会画像就此展开。(对我来说,这可能是个“KFK-type”的故事;似乎一切都那么的真实,又有那么几秒在怀疑它因为过分怪诞与“这是电影”的提醒,开始不再纠结)
小A2019-08-12 21:46:33
乌克兰《夹边沟》风格的《荒蛮故事》。这么说可能有点贬低乌克兰工程师,他对视听和故事的掌控力都远在王兵之上。非常感谢洛工,要不是他拍这部电影,并且被戛纳选进一种关注单元,我还对正在进行的这场顿巴斯战争一无所知。洛工的掌控力仍然非常强,每个片段都拍得很从容,但可能因为是纪实题材,太想控诉亲俄伪政府,制作过程拍纪录片的习惯和状态占了上风,有几个片段缺乏戏剧性,像是对真实状况没有艺术加工的单纯复制,喊口号式的桥段看上去索然寡味。
三七2022-05-30 01:17:44
伪纪录片的手法,小段小段的魔幻生活场景。看片前对现实背景了解太少,有点懵逼。首尾呼应很有震撼。
Lies and lies2022-02-25 01:50:29
幽默只是为了消灭幽默,绝对的暴力让观众“噤声”。
炒煤能手2018-05-10 18:20:55
开场精彩,之后变成顿巴斯社会剖面拼图,你以为最后会拼个什么出来,结果还是泄气的阴谋论
Die Katze2022-03-13 15:25:38
做的一般,拍的目的就是可以冲一冲另一版
novich2022-04-09 23:50:30
有点像《小城畸人》这样的短篇小说集,十多个不同故事和场景拼接起来,故事和人物大多没有关联,但却十分统一,因为都有一个共同背景~主角顿巴斯,一个分离地区的绝望,黑色荒谬到有点喜剧感,TV镜头下的假戏真做。最后也是一场屠杀,真实的、用作指控和筹码的屠杀。
盲忙2022-02-27 23:55:52
新闻都是在演戏,而演戏的人却在经历着真实的生离死别。他们满嘴的民族大义,却对个体悲苦漠不关心,因为对某些人来说,做强盗和土匪,比做一个普通人自在开心有成就感多了。三年前看我或许只觉得是一部政治讽刺片,可现在来看原来现实比电影更加荒诞。
咯咯精2018-05-09 20:53:08
胜过温柔女子。每个fragment都有亮点。
Timing2022-03-08 21:57:42
m2246:随时的炮火,伪善的勒索;歌唱的婚礼,昏暗的地底;有了s戮,有了仇恨,人人成为fxs;基du都是一样,死后才有不同;对,谋s了十二个,我们在现场。
安獭獭2022-03-04 09:24:12
听不懂。但有没有可能过于“假”了?不是太喜欢。
大炎2022-03-08 21:00:57
#一顿各表# 乌克兰立场决定观念和表达,话说回来,又有几人不是被“灌输”的呢?
理易封2022-02-26 21:53:11
有一定门槛,分不清势力,但这段编排后的影像是有纪录价值的,展示了各个阶层战时的生存状态,依然还是枪杆子出政权,遗憾的是作为剧情片太散
华盛顿樱桃树2019-08-01 13:08:23
开头结尾尤其结尾几场戏拍得太好,所以中间就显得平庸了不少,但是这样一部关乎政治生存的电影,融入了导演的很多想法和拍摄角度,很难得。
卡冈图雅2022-02-22 22:47:36
14年的战争 18年的电影 续集正在现实上演 谎言与真相早就融为一体了
寂寞的潜水艇2022-03-03 22:23:47
挺多段落的讽刺意图很明显,也设计得蛮有意思。
无情华夫饼2021-09-01 01:23:05
整天在网上叫嚣着毁天灭地的那些人不妨看看这个。
AMY2019-10-29 17:20:46
战争、政治、欺骗、霸占、莫名暴力的人群
私恋失调2022-02-26 00:02:14
以为能帮助到我了解现在的局势,但其实还是需要一点背景知识才好。算伪纪录吧,但每场戏之间的肾机位置其实总在变,有时候是远观,有时候又在场。战争状态给当地生活带来的各种荒诞的场景展现的非常生动,有身临其境的无奈感。战争状态几乎总是伴随着荒诞和人性的扭曲,希望永远不要有。
Q影誌2022-03-23 08:20:48
开场群众演员化妆,以为会是类《野名留史又如何》,后面也确实话痨,但随着场景转换,天啊,不用沉默的历史资料的Loznitsa自编自导起来真aggressive,东乌(俄)占领区(Novorossiya旗帜醒目)人间地狱。本片通过写实/夸张的手法讲述了该区不同人群不同场所的故事(16个,衔接流畅),依然有他纪录片冷峻深邃的风格,但也许因为这不是历史,而是正发生,所以不像纪录片那样含蓄、厚重、审慎,而是犀利、讽刺,尤其婚礼一场戏把该区的诡异魔幻推到高潮。佩服这些有苏联背景的导演,全世界能拍出杀人不眨眼(literally)的就数他们(没想到儒雅的Loznitsa也如此凶残)。他们另一特点是男女老幼平等,杀伤力都可随时拉满。当然,片中乌克兰也不完全无辜。本片最重要的象征符号是旗帜和歌。
2022-03-16 11:31:20
三星半,用在场的方式见证战争中荒诞情景,达到一种深沉而悲愤的戏谑,扎实的场面控制力避免了离散、奇景式的叙事显得轻浮,只是视角和立场(立场是政治的,而情节屡屡脱离政治轴心)局限了大现实背景之下的严肃感和复杂性。
文森特九六2019-02-05 17:43:33
好吧,纵然依旧不是我瞧得上的那类创作姿态和影像姿势。
Sylve2022-03-05 02:45:06
«Donbass» Viernes, 4 de marzo. 西班牙电影资料馆刚好这两个月有Sergei Loznitsa的专题,紧跟时事了…… «SERGEI LOZNITSA. EXPERIMENTAR LA HISTORIA». #StandWithUkraine
优游卒岁2019-08-18 14:04:15
伪纪录片式的反映乌克兰东部现实的剧情片,过于真实,也过于残酷地还原了顿巴斯当前的情形。导演拍纪录片出身,对剧情的演绎很忽视,而迷恋镜头所呈现出来的影像。
等待戈多2020-07-27 15:11:54
这么牛逼的电影居然得分这么低,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顿巴斯》用选取了去中心化的叙事方法,用长镜头、手持摄影等多样的视听语言,带领观众窥视乌克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在形式上颇为大胆的方式,配合导演强硬、鲜明的政治态度,为其赢得关注。用电影表达政治诉求是其创作最核心的初衷,于是无论是在纪录片还是剧情片中,他都毫不忌讳自己“政治先行”的立场。
Futako2021-05-10 10:19:33
人民永远都是大国博弈下的牺牲品。。。
小岛君2022-02-26 00:55:58
真正的战争日常是没有尖叫,没有呻吟,没有爆炸,有的只是渗透在每一个角落的硝烟与邪恶。
波拉客2022-02-03 22:20:57
导演用长镜头掩盖其不会分镜,导致节奏尽失!
昵称2022-09-04 02:22:38
资料馆“荣光归乌克兰”影展。我总觉得战争还在进行时拍战争是件很难的事情,而这部做得还是很好的。一场漫长而破碎的战争应该对应这种碎片化的叙事。几个零散的小故事,把战争的一些侧面呈现出来,没有很大的野心,却非常动人。最喜欢婚礼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