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Wallflower2024-01-25 09:51:27
#Sundance2024#湾区台湾裔少年的coming-of-age,尽管王湘圣的feature debut不仅cast了自己的奶奶,还找来陈冲完成关于亚裔移民母亲的autofiction,电影整体似乎换成任何ethnic background都可以成立,毕竟这些关于成长的阵痛与疯狂,甚至包括其中青少年间厌女、恐同、酒精与大麻之于成熟的浪漫化,都是同类型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桥段。以喜剧的方式切入,再慢慢揭开关于长大的心酸与失落,缺乏新意的叙事结构让陈冲的表演都显得程式化了。“Didi”无法回答任何之于Asian diaspora稍微有深度的问题,而关于亚裔直男少年的身份/存在主义危机,除了几乎一半的国语对白(当然来自一代移民)点缀,就只有美式性启蒙与友谊危机这些常规角度的设计。为导演从拍摄滑板的Youtuber最终成为电影人感到高兴,但是我们应该值得更nuanced的storytelling.
小东懒得动2024-04-20 19:07:31
真动人。她被夸画好看的时候,眼睛突然闪过了久违的光。
巴基斯很愿意2024-01-29 04:06:47
在湾区生活,每天都看到fremont背后长得像趣多多饼干一样的山。身边很多当地长大的abc朋友,去他们的爸爸妈妈家里玩,看到他们用了几十年的陈旧中式家具,光线不充足的房间里电影里一样九十年代风格的印花墙纸,院子里的果树和蔬菜,以及两代人间单向的中英双语交流。一切都有一种封闭又小心翼翼的感觉。即使在湾区这样亚洲人极多的地方,abc们也还是不可避免地有身份认同困惑,只是程度不同。而我也介于这两代人之间,不是含辛茹苦的一代,也不是认为这是我的国家的二代。/普通的电影,讲普通的成长和普通的父母,在一个微妙的环境里。小孩真的是父母的梦想吗?还是失去梦想之后生活里唯一的慰藉。/#sundance2024#/发现很多盆友是这个高中毕业的,导演是盆友的盆友。因为情怀大家蜂拥去看,却并没得到许多思考。
Kozzzz2024-08-04 02:16:21
亞裔:呆滯,木訥,麻木,無趣,在外面唯唯諾諾,在家裡大吼大叫,對父母家人重拳出擊
Mr. Lei2024-01-26 23:17:57
#Sundance2024# 很喜歡母親這條線,當年台灣去美國的很多家庭都是這樣,妻子在美國照料一切,丈夫留在台灣工作賺錢,《美國女孩》即是如此。片中有句台詞“弟弟就是媽媽的小李安,說不定哪天在奧斯卡獎台上還會感謝我嘞!”我想湘聖導演寫下這句對白的時候除了對自己的希望更多是對母親無悔付出的感激吧。“I am so proud.”
石头免费2024-04-20 17:05:58
4.19@地质礼堂|是所有abc的家都采光不好,还是他们眼中的家采光不好。青春期小男孩简直是混乱和无序的结合体,不合时宜地东炸西炸,让人疲惫到脑壳隐隐作痛。
Namimono2024-08-04 05:50:11
不再想看把孩子当作自己梦想的母亲了
罗德尼罗2024-04-20 19:39:20
三星半,一生否定自己、羡慕别人、否定别人、寻找自己的亚洲人。
刘小黛2024-04-24 22:58:21
#BJIFF#看了北影节最期待的华语片,用了上一部短片的个别素材,外婆到奶奶,少了轻快的步调,更多是细腻流转的成长阵痛。亚裔身份认同,跨出性意识第一步的犹豫不决,艺术家母亲为家庭丢掉梦想的柴米油盐,二孩姐弟的拌嘴关怀,父亲家庭缺失婆媳关系矛盾,一切都是中国传统家庭的底色内核。
匣中猫2024-01-29 04:50:35
还蛮新鲜的,在纷杂的00s美学之中,其实也不难去忽略那些在时下或许会被批为落后的东西,而是去专注于感受那些个人曾经也会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对自我的耻辱与流不出泪的伤痛。导演在营造“独属于男主角的视角”上花了很多心思(例子或许是那位酷似王若琳的姐姐前后的转变?),应该也是托自传体的福,但真的抓得很准很细腻,感觉可以期待之后的作品。顺便,虽然之前亚裔美国人系作品也偶有提及,但印象之中这个是最直观地说出了“融入的关键是接受自己”的一部,感觉其实也不仅仅受用于某个群体,着力点找的蛮好,喜欢。
舌在足矣2024-08-07 08:25:53
哪怕放在圣丹斯系美式青春片的范畴里都只能说是乏善可陈,而在EEAAO后再看这样的亚裔移民叙事实在是陈旧不堪
豆瓣路人己2024-04-24 18:25:20
弟弟每一次迎合朋友圈的行为,以及和机器人说,我没有朋友。狠狠戳中。东亚90s的独生小孩,很懂啊吧
被动的观众2024-03-18 00:51:50
7分,开场饭桌戏就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三代人:电视机里放着张菲的综艺,暗示远在台湾的爸爸在家庭中的缺席;讲国语的奶奶夹菜给弟弟吃,嘴里唠叨的都是传统过时的东亚价值观;中英文夹杂的妈妈两边呵护弟弟与姐姐,温柔体贴,同时也道出姐姐即将离去读大学的信息;而到了姐弟俩,既有东亚家庭那种互损互看不惯的姐弟关系,但吵架时嘴里标出的脏话是whore condom之类的词汇,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然ABC,但在之后的剧情,弟弟又经历了亚裔少年那种典型而独特的青春成长。(跟美国女孩挺像的,叙事很散,靠导演回忆和细腻真挚串起成长故事,不过这种独立小成本在制作水平上跟过往人生、米纳里还是有所差距,不一定能入奥斯卡眼,但要是报名金马的话,多项入围不成问题,至少陈冲的金马女配稳了)
理易封2024-04-21 02:19:11
拍的真诚,很能感同身受,但同时也很老旧的电影,看过太多这种了,导演在镜头和剪辑上还是很有想法,中美文化冲突、成长的痛苦和无奈也挺完整,配乐包括怀旧质感都挺棒,希望导演能找到家庭录像之外的表达
雕刻时光2024-04-24 17:04:18
14届北影节13。40届圣丹斯观众奖。一家四口、三代人、美国亚裔、矛盾、亲情、青春成长,把这些元素揉一揉就能成一部电影,唯独为了家庭放弃艺术梦想的妈妈角色有更多的可想象空间。
Salt2024-04-19 20:03:37
平庸规整无趣 只是借着亚裔题材很自我的男权表达
RKO2024-06-27 20:22:44
2.5 妈妈的部份很动人,其它基本上就是前两部短片的糅合加长版,撑不太起来长片的体量。还是绝大部份现代(独立)电影的通病——内容上的浅和形式上的薄。
伤心电磁炉2024-03-13 13:04:47
#SXSW 2024 Festival Favorite - Texas Premiere
精致工整,很工业化,很多小细节特别真实,前半部分笑点也很密集,电影和导演都很讨人喜欢。
缺点也很明显,“弟弟”只是男主角在家庭环境下的名字,却被当作整部电影的片名,是一个在北美环境下很取巧、耍小聪明的做法。“弟弟”作为一个标题级别的身份,和相对应的“姐姐”之间的冲突竟被如此轻易的解决。看完全片不难发现,不只是姐弟间的矛盾,全片的所有矛盾到最后都没有被解决,没有方法,也没有结果。
最让我伤心的是陈冲演的妈妈,在一个儿女嫌弃、丈夫隐身、丈母娘压迫的家庭里,几乎放弃了除了作为母亲之外的一切身份,观众只为弟弟的成长经历喝彩鼓掌,而妈妈的痛苦、逝去的青春和梦想,全部被一笔带过,淹没在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中。
HarperDie2024-04-24 17:55:51
王湘圣作为新导演在影像的把控上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度,捕捉了华裔少年与母亲在美国环境中所面对的文化疏离,但刻画还是略悬浮于表面,情感没有触及到应有的深度。影片最出色的还是陈冲的表演,四两拨千斤的穿透力,焦点影业请好好策划Joan女士勇闯颁奖季。
Hanly2024-08-19 11:40:09
非常典型的老中人设,嚣张的婆婆,隐形的爸,被边缘化的姐姐,惹事的他。全片弥漫着一种借着亚裔身份认同噱头的湾区ABC男凝意淫。
偷姐衣服穿,往姐的沐浴露里撒尿还摇匀;虐杀松鼠当笑话给女孩们讲洋洋自得;为了融入当地gai溜子圈拉黑朋友自愿去当工具人;装逼一口抽一整根麻还得姐帮他隐瞒;撒谎说自己爸是白人,被拆穿后恼羞成怒辱骂单亲妈,连吸毒抽烟烫头的gai溜子都皱眉说「你不该跟你妈妈这样说话」;在伤害过所有人之后,没有反思道歉,没有任何成长,来个妈妈的拥抱结束啦。
反倒是几个gai溜子挺可爱,来男主家里挑选滑板视频,看到曾为艺术家的妈妈的画也不吝赞美,全片唯一一次,妈妈疲惫的眼睛亮起了久违的光芒。
妈妈曾经的梦想是在纽约开设一间工作室,现在说孩子就是自己的梦想,没觉得感人,只觉得背后发凉。
Andrei2024-04-19 19:53:07
毫不动人的故事,温吞琐碎的台词,生活化的影像下是一些陈词滥调的俗套成长故事。身份政治、家庭矛盾、成长的迷惑都没有很好得表达出来,顶多可以说,音乐的选用是合适的。「北京国际电影节4.19放映」
西楼尘2024-04-24 20:33:15
刻薄的姐姐用了混了尿的洗发水,担忧去远方的未来。羞耻的妈妈用亚洲的方式吃汉堡,泄气人生变得失败。为肤色感到羞耻,撒谎自己是半亚裔。无法面对女孩,时刻在紧张游戏。想融入的滑板圈子,却在关键部分失焦,想拥有的最好朋友,却在车上没了位置。我像在邮箱里爆炸的松鼠,渴盼某天变成自己的骄傲。
五色全味2024-10-24 12:46:26
拍得不錯,作爲半自傳電影其實也足夠誠實細膩地展現了自己的自卑、任性和不堪。只是這種誠實裡也有一股很強的自我耽溺——一個被家庭眾女性捧在掌心的東亞男寶,在迷茫青春期肆意妄為,最後還是輕易獲得了家人「proud of u」的寬容和愛,少了真正動人的省思,相信男觀眾容易共情而女觀眾可能會厭惡;也因為作者的自我耽溺,他缺乏了對自己台灣族裔身份真正的觀察和瞭解,最後才泛化成了一種所謂刻板的「東亞印象」。
凉城2024-04-19 19:51:29
比起didi更想看妈妈的故事,或者姐姐的故事。
匪廢費·老2024-09-19 10:40:45
北美亞裔離散族群的青春疼痛成長史,與家人、朋友以及(莫須有的)戀人之間的拉鋸,無法投射在前進成熟的康莊大道的方向上。母親角色隱忍卻割裂,憑藉著自我犧牲與自我感動,把「都是你們害的」變成「你們是我的希望」,並不能真正能引起共鳴與共情。開放大國度、封閉小社區,身分認同的困惑始終是離散敘事的主流。
小や2024-08-03 09:29:53
青春期三件套:饱受委屈重拳出击,独自坐车窗边忧郁,叛逆跑酷跑到岔气。真是烦死男宝这么自我中心了!
樂啊樂2024-09-10 11:12:49
3.5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长篇作品还算不错的 就是这种青春加亚裔身份认同的题材电影近年真的太多了 内容部分还是能够共情 拍得还是跟其他的大同小异吧
Muto2024-08-19 09:06:58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包括《弟弟》在内的很多跨文化混血儿「躁动儿」对中国人的老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不以为然,甚至对其真理性表示怀疑。所以,这个没有历史纵深感「太没教养、太没本钱」的美少年美少女群体才会写出《家庭简史》这样的「掉页」文章,甚至「不得不」使用春秋笔法便秘式地创作出「岁月史书」这类残缺不圆的半成品、残次品——如果会说中文的人就都是中国人,那「身份认同」这事儿倒也就简单了。所以93岁完成《经纬华夏》书写的历史学家「许倬云」才会诚恳地跟年轻的00后网友鞠躬交流,他说现在人都吃得上饭来了,开始有自尊心了,也开始清楚地觉得人跟人应该平等了。过去的穷人没信心,小孩除了涂黑抹黑,还有拉黑自黑。但感觉刚刚完成个人自传《猫鱼》书写的电影人「陈冲」应该能懂「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话吧。
DX2024-09-04 20:22:08
2.5 / 比“虽然我抽烟喝酒但我是个好男孩”更toxic的就是这种abc耀祖:虽然不抽烟也不喝酒但我是个纯坏胚。对着陈冲发泄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在外受了委屈回家施暴的亚男雏形。对自己心中恶的一面没有丝毫暴露和反思,反而要求身边人proud of you。如此自溺而不自知,不得不送他一句认知配得上苦难。导演说的自己多么热爱coming-of-age电影,自己的人物却没有任何成长。场外孜孜不倦强调自己是Taiwanese American,片中却看不出一点跟PRC移民的区别,既然选择不呈现这些nuance,那这个模板套到其他族裔根本也成立,代表性又从何体现。不敢诛心地认为导演就是投机,只是我不觉得在美国拍一部独立电影还要做这方面的自我审查,还是早就想好要到中国节展放映而戏里戏外都要一家亲呢。
王三十2024-01-22 13:39:59
《弟弟》是王湘圣的长片处女作,万众瞩目,结束后观众们更是自发的起立鼓掌超过一分钟。《弟弟》讲述了在加州弗雷蒙市长大的14岁美籍华裔男孩儿 Chris Wang,在度过一个暑假的最后一周时,首次经历了爱情的热烈,友情的脆弱,离别的心酸等多种成长的烦恼。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开头,以温情暖心的方式结尾,从多个方面呈现了青春期男孩儿渴望成长却又期待自己得到环境认可的矛盾心理。
神仙鱼2024-04-24 17:31:33
一个常见的东亚家庭样本(对自传传主来说可能比普遍糟糕的那种情况还要幸运一点),一种普遍的成长痛感+婚姻中女性困境(过程中一直想找机会要放给爸妈看),挺多触动(包括少年时代友情的突然无疾而终),但终究还是没有感受到超越窠臼的表达。7/10.|3400
南悠一2024-04-28 12:59:12
放在北美,稳妥倒是稳妥,却非常套路。但放在国内,电影创作者却连这样的故事也拍不出来,价值观错了,一切朝着错上加错的地步发展。
废话小猫2024-04-20 19:49:21
#BJIFF2024 第二部
很大程度上把亚裔的现状呈现出来了,甚至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带有一点“刻板”的。
给我的感觉和前段时间TikTok很火的三个亚裔的段子很像,太阳下打伞、补习班、重男轻女(在奶奶身上就能感觉到)……可笑又真实的同时还带有一点“冒犯”。
当然不止对于亚裔的一些“嘲讽”对于美式青少年的恐同、大麻、辱女……也都挺真实地呈现,以至于会让人有点无语和反感。
亚裔移民二代的很多现状都有说出来,双重文化的冲击、自我意识觉醒与认同、被否定的宿命、父母的牺牲和压力…但是也就只是说了出来,然后在最后沦落为与一切和解。
东亚人太喜欢后悔了,总是在想如果当初没有XXX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然后在后悔中过完一生。
导演功力确实有点欠缺,但是又显得很真很诚恳,未来可期哦。
一匹马赛克2024-09-06 17:38:05
影像质感蛮不错的,娓娓道来的故事,细腻悠长,但故事本身和主题表达都有些陈词滥调,情节稀疏,视角常规,主题表达也浅尝辄止,整个故事好像还没太展开,就缓缓结束了。好在小演员们和陈冲的表演朴素真挚令人动容,把故事给立住了。陈冲结尾的眼神给这部影片一个体面的收尾,好演员真是画龙定睛。如果把叙事主角放在妈妈或者姐姐身上,可能会在内容和立意上更有一番作为。
桃桃林林2024-04-24 17:16:34
应该算导演的半自传吧,无论是青春期的困扰,还是在美亚裔青年的身份认同,以及从王王到克里斯的转变,感觉都应该有创作者很多自己的影子在里面。遗憾当然有,但作为青年导演,还是很厉害了。
九苍2024-08-28 06:09:20
唯一有价值的大概就是导演态度真诚,片子里的都是他想说的。我觉得电影中的Identity都是伪命题,是创作者需要去除的认知和表达障碍,而不是要热切表达的主题。虽然片子的主角是个孩子,但如果拍片子的人也把视角和心智降低成一个亚洲初中生,那他眼里真的就只剩下自己其貌不扬的亚洲外貌以及一地鸡毛蒜皮的琐事儿和身份问题来回纠缠了。此外,互联网一代拍电影就一定要把电脑屏幕和网页打字的画面没完没了的撑满银幕么?一个90分钟的片有半个小时都是对话框蹦字儿,它的电影语言得贫乏到了什么程度。
阿飞2024-01-25 03:58:24
#Sundance2024#U.S. Dramatic Competition 前半段存在无数个瞬间产生过对某些亚裔刻板印象的不适感,但随着镜头不断在几位主要人物身上流连,Sean Wang在映后所言的那种「客观呈现」却然被极好的实践了,一些有关东亚的身份羞耻或隐忍寡言的性格特质虽没有被有意放大,仍有效的在叙事中成为某种剧情推进的摧化剂。前作短片中所具备的那些喜剧性的、极具张力的人物塑造方式被极好的延续,更多有关文化冲突、代际矛盾与原生家庭的创伤问题逐渐取代了青少年电影所特有的感伤,呈现出一种饱含怀旧的、略带唏嘘的救赎。正像作为观众的我们尝试去理解弟弟的少年心事,奥斯卡何尝不是也在尝试接纳不同视角下的「Family」吗?
九2024-08-19 05:50:27
"渴望爱人,渴望被爱,渴望接纳,却始终无法大大方方表达,最后搞砸了一切关系."
/////@bos, Coolidge corner. 我期待是一部成长电影,但只是一个自私怼天怼地的初中男孩活到高中的故事,电影里他伤害完人之后,没有反思、沟通、道歉,以妈咪的包容结束了剧情。青春期男孩眼里的世界非常男权视角,台词口水化没有营养,离李安差了十万八千里吧。
宁止水2024-04-19 20:55:23
题材选择上,是近几年很流行的美国资本拍的东亚家庭移民故事(类《别告诉她》《怒呛人生》《瞬息全宇宙》);但本片表达的内核,和《过春天》一样,只是切为男生视角:青春期、读高中的男生/女生,面对家庭里父亲的缺席,尝试与周遭的人建立情感链接(亲情、友情、爱情),克服文化冲突(中美的冲突/香港与内地的冲突),但都走向失败。但《弟弟》还是温情脉脉了许多,陈冲老师带来非常好的演绎。
夏语冰2024-11-05 20:31:43
基本上没有剧情,好歹编个故事呢?只能算是劣质东亚家庭的白描,闲不住的奶,放弃事业去做家庭主妇的妈,消失的爸,边缘化的姐,以及只会家里横的耀祖
柠檬汽水2024-04-21 02:13:42
青春期男孩混杂少数族裔身份、典型东亚原生家庭与父亲的缺席,于是主角成了个不定时炸弹。渴望爱但压抑这种渴望,因为原生家庭爱无能,却挣扎着把自己对无能的恐惧投射在身边人身上,这些基于主角的身份,都很真实,不过老生常谈也没谈出什么新东西(同样涉及滑板少年、abc和原生家庭,刘冰的《滑板少年》好太多了)。
Cherry樱桃之远2024-01-28 10:22:55
导演的自传体首作,母题还是东亚少年的自我认同,对于身份的自卑让他始终以一种抗拒的态度面对外界的一切,我觉得父亲角色的缺失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成长可能就是要学会如何坦然地接受自己吧。
seamouse2024-01-22 15:36:38
又一部喧嚣热闹的亚裔题材电影。 不过,它合理地揭示了为什么亚裔美国人,尤其是湾区华裔会如此吵闹。 归咎于严格的原生家庭教育和持续过度的母爱造成的。 以至于本就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在无忧无虑玩耍中长大的同龄人中竟然羞于承认自己的亚洲身份,并对建立亲密的性别关系犹豫不决。
圆首的秘书2024-10-07 23:33:09
作为coming of age亚类型的主人公,小男主塑造几乎是彻底失败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大大的讨人厌,到结尾也没有对自己种种不成熟的行为有任何自省,倒好像是所有人弃他而去一样。创作者不是在回望,而是在沉溺,更别说其他人物典到不行,基本给不到什么惊喜。这样的表达毫无深度和复杂度可言,最后也只能成为浮在美国最主流电影之上的那一层薄薄的油花
有光2024-07-27 17:30:42
说实话,这片里面出现的所有元素(成长、滑板、脏话、吸毒、泡妞、性启蒙、家庭矛盾)在乔纳希尔几年前拍的《90年代中期》全都出现过,不能说完全相同,只能说一模一样,除了演员是华人华裔,我看不出来这傻逼青春片跟前者有什么不同,导演原创力之低下。
обломов2024-09-16 13:25:15
借鉴了多位大师的手法,凑起来居然还不坏。喜欢最后一幕陈冲的微笑
假设现在。2024-05-20 06:01:32
siff 2024 Egyptian siffty閉幕片 自傳型電影 我覺得比較膚淺 也很粗糙 就光描述不探究 有很多拍8th grade的 better than this… 男主演的倒是不錯 而且神似王俊凱lol
泥醉天使2024-04-19 22:19:12
能在银幕上看到华裔导演如此精致工整的处女作实属难得,陈冲老师对于这类角色的演绎已经是轻拢慢捻,每看一次都是享受。对于青春期的迷茫和孤独其实还可以再深刻一些。好的地方很多,但我觉得尤其让中国观众不适应的地方在于导演跨文化语境下的交流间隙,很多和解性的话语显得不够生活流,稍显尴尬,但总体瑕不掩瑜。
十六2024-09-14 09:40:37
加了很多纪录片式的镜头手法,除此以外真的老掉牙到吐。
igrɛkonze2024-05-03 17:06:48
too cliche and superficial… all the stereotypes you could ever imagine
荆棘海2024-04-20 19:24:12
过于表面和cliche,一提到亚裔移民家庭就会想到的典型妈妈、典型奶奶、典型姐姐和典型弟弟,还有典型的缺席爸爸。妈妈是有梦想的,当然也是乐于牺牲的,姐姐是要getting out of the town的,也是主动和弟弟和解的,弟弟呢,也只是being弟弟。
五百英里2024-08-16 18:15:15
柔声细语的妈,不出意料死了的爸,边缘化的女儿,爱爆炸的小娃。借着亚裔题材的男凝意淫,结尾匆匆呼唤和平呼唤爱。和瞬息全宇宙放在一个赛道会被虐得很惨。如果我有个敢往lotion里pee的弟,我保证拧掉他的脑袋。
两分只给母亲蒙尘的艺术梦,本以为会有个交代,没想到就是精神胜利的结尾。行吧,也许砸碎的盘子就是妈妈破碎的现实。
harunorange2024-08-16 18:54:41
《面子》,《意》和《弟弟》成为了陈冲的非官方“移民母亲”三部曲。 家里的女人总被默认为情感的付出者。儿子总是下意识地回避自己的感情。这部非常focus在男孩身上,并不太能relate。但看完我想起了一个有了一儿一女的朋友,她焦急地喊着“弟弟”的样子。
세븐2024-04-20 20:37:09
像弟弟自己说的:too asian. 无法做自己的别扭弟弟,为家庭放弃梦想无休止唠叨劳作奉献愤怒的妈妈,时不时输出东亚精典rap的奶奶,从大家的发笑声处可以感受到的那种点典。刚渐入佳境然后跑字幕了。。再深入一些或者换个视角可能会更好?滑板拍摄的部分有想起刘冰的滑板少年,相比还是比较浅。
朝阳区妻夫木聪2024-04-24 18:31:32
#14BJIFF# 没想到亚洲首映居然给了北影节。整体的质感都蛮新的,包括调度啊剪辑啊什么的,都透露出年轻的气息,但是讲述的又是本世纪初期那会的故事,翻盖手机电脑屏保,又从另一个侧面展现时代的“旧”,这二者之间算是平衡的不错。故事层面倒不是很新鲜,还是身份认同亚裔困境少年成长的那一套,没有太多新的东西,情感方面铺的也有点浅。实话实说拍的不差,但我对于这种程度的呈现稍微有点难relate,你知道我们老钟的小孩可能已经did my best但一辈子都换不来爹妈的一句proud of u,完了看你这点经历还嫌爱的不够,sorry但我真的第一反应就是至于么……也不知道是羡慕不来还是已经麻木过头了……
winwinwinter2024-06-25 02:48:32
我说你们在美华裔的生活能不能拍点新的 不爱说话的 打不过别人的 渴女又恐女的 讨厌自己家庭背景族裔身份的 一生都在寻求认可的东亚小男生 叙事人物立意都典到无趣 陈冲的演技也约等于无 片后导演访谈也是脑袋空空到一种程度 比EEAAO差了十个Red吧
早寄几2024-04-20 20:03:49
还蛮期待的一部,以为会看到something new,但看到的是something old。最后镜头妈妈满眼饱含深情盯着儿子,我真的有点窒息。孩子跟随环境成长,家长是否也可以改变呢。
弟弟豆瓣热评
VicWallflower2024-01-25 09:51:27
#Sundance2024#湾区台湾裔少年的coming-of-age,尽管王湘圣的feature debut不仅cast了自己的奶奶,还找来陈冲完成关于亚裔移民母亲的autofiction,电影整体似乎换成任何ethnic background都可以成立,毕竟这些关于成长的阵痛与疯狂,甚至包括其中青少年间厌女、恐同、酒精与大麻之于成熟的浪漫化,都是同类型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桥段。以喜剧的方式切入,再慢慢揭开关于长大的心酸与失落,缺乏新意的叙事结构让陈冲的表演都显得程式化了。“Didi”无法回答任何之于Asian diaspora稍微有深度的问题,而关于亚裔直男少年的身份/存在主义危机,除了几乎一半的国语对白(当然来自一代移民)点缀,就只有美式性启蒙与友谊危机这些常规角度的设计。为导演从拍摄滑板的Youtuber最终成为电影人感到高兴,但是我们应该值得更nuanced的storytelling.
小东懒得动2024-04-20 19:07:31
真动人。她被夸画好看的时候,眼睛突然闪过了久违的光。
巴基斯很愿意2024-01-29 04:06:47
在湾区生活,每天都看到fremont背后长得像趣多多饼干一样的山。身边很多当地长大的abc朋友,去他们的爸爸妈妈家里玩,看到他们用了几十年的陈旧中式家具,光线不充足的房间里电影里一样九十年代风格的印花墙纸,院子里的果树和蔬菜,以及两代人间单向的中英双语交流。一切都有一种封闭又小心翼翼的感觉。即使在湾区这样亚洲人极多的地方,abc们也还是不可避免地有身份认同困惑,只是程度不同。而我也介于这两代人之间,不是含辛茹苦的一代,也不是认为这是我的国家的二代。/普通的电影,讲普通的成长和普通的父母,在一个微妙的环境里。小孩真的是父母的梦想吗?还是失去梦想之后生活里唯一的慰藉。/#sundance2024#/发现很多盆友是这个高中毕业的,导演是盆友的盆友。因为情怀大家蜂拥去看,却并没得到许多思考。
Kozzzz2024-08-04 02:16:21
亞裔:呆滯,木訥,麻木,無趣,在外面唯唯諾諾,在家裡大吼大叫,對父母家人重拳出擊
Mr. Lei2024-01-26 23:17:57
#Sundance2024# 很喜歡母親這條線,當年台灣去美國的很多家庭都是這樣,妻子在美國照料一切,丈夫留在台灣工作賺錢,《美國女孩》即是如此。片中有句台詞“弟弟就是媽媽的小李安,說不定哪天在奧斯卡獎台上還會感謝我嘞!”我想湘聖導演寫下這句對白的時候除了對自己的希望更多是對母親無悔付出的感激吧。“I am so proud.”
石头免费2024-04-20 17:05:58
4.19@地质礼堂|是所有abc的家都采光不好,还是他们眼中的家采光不好。青春期小男孩简直是混乱和无序的结合体,不合时宜地东炸西炸,让人疲惫到脑壳隐隐作痛。
Namimono2024-08-04 05:50:11
不再想看把孩子当作自己梦想的母亲了
罗德尼罗2024-04-20 19:39:20
三星半,一生否定自己、羡慕别人、否定别人、寻找自己的亚洲人。
刘小黛2024-04-24 22:58:21
#BJIFF#看了北影节最期待的华语片,用了上一部短片的个别素材,外婆到奶奶,少了轻快的步调,更多是细腻流转的成长阵痛。亚裔身份认同,跨出性意识第一步的犹豫不决,艺术家母亲为家庭丢掉梦想的柴米油盐,二孩姐弟的拌嘴关怀,父亲家庭缺失婆媳关系矛盾,一切都是中国传统家庭的底色内核。
匣中猫2024-01-29 04:50:35
还蛮新鲜的,在纷杂的00s美学之中,其实也不难去忽略那些在时下或许会被批为落后的东西,而是去专注于感受那些个人曾经也会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对自我的耻辱与流不出泪的伤痛。导演在营造“独属于男主角的视角”上花了很多心思(例子或许是那位酷似王若琳的姐姐前后的转变?),应该也是托自传体的福,但真的抓得很准很细腻,感觉可以期待之后的作品。顺便,虽然之前亚裔美国人系作品也偶有提及,但印象之中这个是最直观地说出了“融入的关键是接受自己”的一部,感觉其实也不仅仅受用于某个群体,着力点找的蛮好,喜欢。
舌在足矣2024-08-07 08:25:53
哪怕放在圣丹斯系美式青春片的范畴里都只能说是乏善可陈,而在EEAAO后再看这样的亚裔移民叙事实在是陈旧不堪
豆瓣路人己2024-04-24 18:25:20
弟弟每一次迎合朋友圈的行为,以及和机器人说,我没有朋友。狠狠戳中。东亚90s的独生小孩,很懂啊吧
被动的观众2024-03-18 00:51:50
7分,开场饭桌戏就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三代人:电视机里放着张菲的综艺,暗示远在台湾的爸爸在家庭中的缺席;讲国语的奶奶夹菜给弟弟吃,嘴里唠叨的都是传统过时的东亚价值观;中英文夹杂的妈妈两边呵护弟弟与姐姐,温柔体贴,同时也道出姐姐即将离去读大学的信息;而到了姐弟俩,既有东亚家庭那种互损互看不惯的姐弟关系,但吵架时嘴里标出的脏话是whore condom之类的词汇,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然ABC,但在之后的剧情,弟弟又经历了亚裔少年那种典型而独特的青春成长。(跟美国女孩挺像的,叙事很散,靠导演回忆和细腻真挚串起成长故事,不过这种独立小成本在制作水平上跟过往人生、米纳里还是有所差距,不一定能入奥斯卡眼,但要是报名金马的话,多项入围不成问题,至少陈冲的金马女配稳了)
理易封2024-04-21 02:19:11
拍的真诚,很能感同身受,但同时也很老旧的电影,看过太多这种了,导演在镜头和剪辑上还是很有想法,中美文化冲突、成长的痛苦和无奈也挺完整,配乐包括怀旧质感都挺棒,希望导演能找到家庭录像之外的表达
雕刻时光2024-04-24 17:04:18
14届北影节13。40届圣丹斯观众奖。一家四口、三代人、美国亚裔、矛盾、亲情、青春成长,把这些元素揉一揉就能成一部电影,唯独为了家庭放弃艺术梦想的妈妈角色有更多的可想象空间。
Salt2024-04-19 20:03:37
平庸规整无趣 只是借着亚裔题材很自我的男权表达
RKO2024-06-27 20:22:44
2.5 妈妈的部份很动人,其它基本上就是前两部短片的糅合加长版,撑不太起来长片的体量。还是绝大部份现代(独立)电影的通病——内容上的浅和形式上的薄。
伤心电磁炉2024-03-13 13:04:47
#SXSW 2024 Festival Favorite - Texas Premiere 精致工整,很工业化,很多小细节特别真实,前半部分笑点也很密集,电影和导演都很讨人喜欢。 缺点也很明显,“弟弟”只是男主角在家庭环境下的名字,却被当作整部电影的片名,是一个在北美环境下很取巧、耍小聪明的做法。“弟弟”作为一个标题级别的身份,和相对应的“姐姐”之间的冲突竟被如此轻易的解决。看完全片不难发现,不只是姐弟间的矛盾,全片的所有矛盾到最后都没有被解决,没有方法,也没有结果。 最让我伤心的是陈冲演的妈妈,在一个儿女嫌弃、丈夫隐身、丈母娘压迫的家庭里,几乎放弃了除了作为母亲之外的一切身份,观众只为弟弟的成长经历喝彩鼓掌,而妈妈的痛苦、逝去的青春和梦想,全部被一笔带过,淹没在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中。
HarperDie2024-04-24 17:55:51
王湘圣作为新导演在影像的把控上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度,捕捉了华裔少年与母亲在美国环境中所面对的文化疏离,但刻画还是略悬浮于表面,情感没有触及到应有的深度。影片最出色的还是陈冲的表演,四两拨千斤的穿透力,焦点影业请好好策划Joan女士勇闯颁奖季。
Hanly2024-08-19 11:40:09
非常典型的老中人设,嚣张的婆婆,隐形的爸,被边缘化的姐姐,惹事的他。全片弥漫着一种借着亚裔身份认同噱头的湾区ABC男凝意淫。 偷姐衣服穿,往姐的沐浴露里撒尿还摇匀;虐杀松鼠当笑话给女孩们讲洋洋自得;为了融入当地gai溜子圈拉黑朋友自愿去当工具人;装逼一口抽一整根麻还得姐帮他隐瞒;撒谎说自己爸是白人,被拆穿后恼羞成怒辱骂单亲妈,连吸毒抽烟烫头的gai溜子都皱眉说「你不该跟你妈妈这样说话」;在伤害过所有人之后,没有反思道歉,没有任何成长,来个妈妈的拥抱结束啦。 反倒是几个gai溜子挺可爱,来男主家里挑选滑板视频,看到曾为艺术家的妈妈的画也不吝赞美,全片唯一一次,妈妈疲惫的眼睛亮起了久违的光芒。 妈妈曾经的梦想是在纽约开设一间工作室,现在说孩子就是自己的梦想,没觉得感人,只觉得背后发凉。
Andrei2024-04-19 19:53:07
毫不动人的故事,温吞琐碎的台词,生活化的影像下是一些陈词滥调的俗套成长故事。身份政治、家庭矛盾、成长的迷惑都没有很好得表达出来,顶多可以说,音乐的选用是合适的。「北京国际电影节4.19放映」
西楼尘2024-04-24 20:33:15
刻薄的姐姐用了混了尿的洗发水,担忧去远方的未来。羞耻的妈妈用亚洲的方式吃汉堡,泄气人生变得失败。为肤色感到羞耻,撒谎自己是半亚裔。无法面对女孩,时刻在紧张游戏。想融入的滑板圈子,却在关键部分失焦,想拥有的最好朋友,却在车上没了位置。我像在邮箱里爆炸的松鼠,渴盼某天变成自己的骄傲。
五色全味2024-10-24 12:46:26
拍得不錯,作爲半自傳電影其實也足夠誠實細膩地展現了自己的自卑、任性和不堪。只是這種誠實裡也有一股很強的自我耽溺——一個被家庭眾女性捧在掌心的東亞男寶,在迷茫青春期肆意妄為,最後還是輕易獲得了家人「proud of u」的寬容和愛,少了真正動人的省思,相信男觀眾容易共情而女觀眾可能會厭惡;也因為作者的自我耽溺,他缺乏了對自己台灣族裔身份真正的觀察和瞭解,最後才泛化成了一種所謂刻板的「東亞印象」。
凉城2024-04-19 19:51:29
比起didi更想看妈妈的故事,或者姐姐的故事。
匪廢費·老2024-09-19 10:40:45
北美亞裔離散族群的青春疼痛成長史,與家人、朋友以及(莫須有的)戀人之間的拉鋸,無法投射在前進成熟的康莊大道的方向上。母親角色隱忍卻割裂,憑藉著自我犧牲與自我感動,把「都是你們害的」變成「你們是我的希望」,並不能真正能引起共鳴與共情。開放大國度、封閉小社區,身分認同的困惑始終是離散敘事的主流。
小や2024-08-03 09:29:53
青春期三件套:饱受委屈重拳出击,独自坐车窗边忧郁,叛逆跑酷跑到岔气。真是烦死男宝这么自我中心了!
樂啊樂2024-09-10 11:12:49
3.5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长篇作品还算不错的 就是这种青春加亚裔身份认同的题材电影近年真的太多了 内容部分还是能够共情 拍得还是跟其他的大同小异吧
Muto2024-08-19 09:06:58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包括《弟弟》在内的很多跨文化混血儿「躁动儿」对中国人的老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不以为然,甚至对其真理性表示怀疑。所以,这个没有历史纵深感「太没教养、太没本钱」的美少年美少女群体才会写出《家庭简史》这样的「掉页」文章,甚至「不得不」使用春秋笔法便秘式地创作出「岁月史书」这类残缺不圆的半成品、残次品——如果会说中文的人就都是中国人,那「身份认同」这事儿倒也就简单了。所以93岁完成《经纬华夏》书写的历史学家「许倬云」才会诚恳地跟年轻的00后网友鞠躬交流,他说现在人都吃得上饭来了,开始有自尊心了,也开始清楚地觉得人跟人应该平等了。过去的穷人没信心,小孩除了涂黑抹黑,还有拉黑自黑。但感觉刚刚完成个人自传《猫鱼》书写的电影人「陈冲」应该能懂「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话吧。
DX2024-09-04 20:22:08
2.5 / 比“虽然我抽烟喝酒但我是个好男孩”更toxic的就是这种abc耀祖:虽然不抽烟也不喝酒但我是个纯坏胚。对着陈冲发泄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在外受了委屈回家施暴的亚男雏形。对自己心中恶的一面没有丝毫暴露和反思,反而要求身边人proud of you。如此自溺而不自知,不得不送他一句认知配得上苦难。导演说的自己多么热爱coming-of-age电影,自己的人物却没有任何成长。场外孜孜不倦强调自己是Taiwanese American,片中却看不出一点跟PRC移民的区别,既然选择不呈现这些nuance,那这个模板套到其他族裔根本也成立,代表性又从何体现。不敢诛心地认为导演就是投机,只是我不觉得在美国拍一部独立电影还要做这方面的自我审查,还是早就想好要到中国节展放映而戏里戏外都要一家亲呢。
王三十2024-01-22 13:39:59
《弟弟》是王湘圣的长片处女作,万众瞩目,结束后观众们更是自发的起立鼓掌超过一分钟。《弟弟》讲述了在加州弗雷蒙市长大的14岁美籍华裔男孩儿 Chris Wang,在度过一个暑假的最后一周时,首次经历了爱情的热烈,友情的脆弱,离别的心酸等多种成长的烦恼。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开头,以温情暖心的方式结尾,从多个方面呈现了青春期男孩儿渴望成长却又期待自己得到环境认可的矛盾心理。
神仙鱼2024-04-24 17:31:33
一个常见的东亚家庭样本(对自传传主来说可能比普遍糟糕的那种情况还要幸运一点),一种普遍的成长痛感+婚姻中女性困境(过程中一直想找机会要放给爸妈看),挺多触动(包括少年时代友情的突然无疾而终),但终究还是没有感受到超越窠臼的表达。7/10.|3400
南悠一2024-04-28 12:59:12
放在北美,稳妥倒是稳妥,却非常套路。但放在国内,电影创作者却连这样的故事也拍不出来,价值观错了,一切朝着错上加错的地步发展。
废话小猫2024-04-20 19:49:21
#BJIFF2024 第二部 很大程度上把亚裔的现状呈现出来了,甚至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带有一点“刻板”的。 给我的感觉和前段时间TikTok很火的三个亚裔的段子很像,太阳下打伞、补习班、重男轻女(在奶奶身上就能感觉到)……可笑又真实的同时还带有一点“冒犯”。 当然不止对于亚裔的一些“嘲讽”对于美式青少年的恐同、大麻、辱女……也都挺真实地呈现,以至于会让人有点无语和反感。 亚裔移民二代的很多现状都有说出来,双重文化的冲击、自我意识觉醒与认同、被否定的宿命、父母的牺牲和压力…但是也就只是说了出来,然后在最后沦落为与一切和解。 东亚人太喜欢后悔了,总是在想如果当初没有XXX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然后在后悔中过完一生。 导演功力确实有点欠缺,但是又显得很真很诚恳,未来可期哦。
一匹马赛克2024-09-06 17:38:05
影像质感蛮不错的,娓娓道来的故事,细腻悠长,但故事本身和主题表达都有些陈词滥调,情节稀疏,视角常规,主题表达也浅尝辄止,整个故事好像还没太展开,就缓缓结束了。好在小演员们和陈冲的表演朴素真挚令人动容,把故事给立住了。陈冲结尾的眼神给这部影片一个体面的收尾,好演员真是画龙定睛。如果把叙事主角放在妈妈或者姐姐身上,可能会在内容和立意上更有一番作为。
桃桃林林2024-04-24 17:16:34
应该算导演的半自传吧,无论是青春期的困扰,还是在美亚裔青年的身份认同,以及从王王到克里斯的转变,感觉都应该有创作者很多自己的影子在里面。遗憾当然有,但作为青年导演,还是很厉害了。
九苍2024-08-28 06:09:20
唯一有价值的大概就是导演态度真诚,片子里的都是他想说的。我觉得电影中的Identity都是伪命题,是创作者需要去除的认知和表达障碍,而不是要热切表达的主题。虽然片子的主角是个孩子,但如果拍片子的人也把视角和心智降低成一个亚洲初中生,那他眼里真的就只剩下自己其貌不扬的亚洲外貌以及一地鸡毛蒜皮的琐事儿和身份问题来回纠缠了。此外,互联网一代拍电影就一定要把电脑屏幕和网页打字的画面没完没了的撑满银幕么?一个90分钟的片有半个小时都是对话框蹦字儿,它的电影语言得贫乏到了什么程度。
阿飞2024-01-25 03:58:24
#Sundance2024#U.S. Dramatic Competition 前半段存在无数个瞬间产生过对某些亚裔刻板印象的不适感,但随着镜头不断在几位主要人物身上流连,Sean Wang在映后所言的那种「客观呈现」却然被极好的实践了,一些有关东亚的身份羞耻或隐忍寡言的性格特质虽没有被有意放大,仍有效的在叙事中成为某种剧情推进的摧化剂。前作短片中所具备的那些喜剧性的、极具张力的人物塑造方式被极好的延续,更多有关文化冲突、代际矛盾与原生家庭的创伤问题逐渐取代了青少年电影所特有的感伤,呈现出一种饱含怀旧的、略带唏嘘的救赎。正像作为观众的我们尝试去理解弟弟的少年心事,奥斯卡何尝不是也在尝试接纳不同视角下的「Family」吗?
九2024-08-19 05:50:27
"渴望爱人,渴望被爱,渴望接纳,却始终无法大大方方表达,最后搞砸了一切关系." /////@bos, Coolidge corner. 我期待是一部成长电影,但只是一个自私怼天怼地的初中男孩活到高中的故事,电影里他伤害完人之后,没有反思、沟通、道歉,以妈咪的包容结束了剧情。青春期男孩眼里的世界非常男权视角,台词口水化没有营养,离李安差了十万八千里吧。
宁止水2024-04-19 20:55:23
题材选择上,是近几年很流行的美国资本拍的东亚家庭移民故事(类《别告诉她》《怒呛人生》《瞬息全宇宙》);但本片表达的内核,和《过春天》一样,只是切为男生视角:青春期、读高中的男生/女生,面对家庭里父亲的缺席,尝试与周遭的人建立情感链接(亲情、友情、爱情),克服文化冲突(中美的冲突/香港与内地的冲突),但都走向失败。但《弟弟》还是温情脉脉了许多,陈冲老师带来非常好的演绎。
夏语冰2024-11-05 20:31:43
基本上没有剧情,好歹编个故事呢?只能算是劣质东亚家庭的白描,闲不住的奶,放弃事业去做家庭主妇的妈,消失的爸,边缘化的姐,以及只会家里横的耀祖
柠檬汽水2024-04-21 02:13:42
青春期男孩混杂少数族裔身份、典型东亚原生家庭与父亲的缺席,于是主角成了个不定时炸弹。渴望爱但压抑这种渴望,因为原生家庭爱无能,却挣扎着把自己对无能的恐惧投射在身边人身上,这些基于主角的身份,都很真实,不过老生常谈也没谈出什么新东西(同样涉及滑板少年、abc和原生家庭,刘冰的《滑板少年》好太多了)。
Cherry樱桃之远2024-01-28 10:22:55
导演的自传体首作,母题还是东亚少年的自我认同,对于身份的自卑让他始终以一种抗拒的态度面对外界的一切,我觉得父亲角色的缺失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成长可能就是要学会如何坦然地接受自己吧。
seamouse2024-01-22 15:36:38
又一部喧嚣热闹的亚裔题材电影。 不过,它合理地揭示了为什么亚裔美国人,尤其是湾区华裔会如此吵闹。 归咎于严格的原生家庭教育和持续过度的母爱造成的。 以至于本就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在无忧无虑玩耍中长大的同龄人中竟然羞于承认自己的亚洲身份,并对建立亲密的性别关系犹豫不决。
圆首的秘书2024-10-07 23:33:09
作为coming of age亚类型的主人公,小男主塑造几乎是彻底失败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大大的讨人厌,到结尾也没有对自己种种不成熟的行为有任何自省,倒好像是所有人弃他而去一样。创作者不是在回望,而是在沉溺,更别说其他人物典到不行,基本给不到什么惊喜。这样的表达毫无深度和复杂度可言,最后也只能成为浮在美国最主流电影之上的那一层薄薄的油花
有光2024-07-27 17:30:42
说实话,这片里面出现的所有元素(成长、滑板、脏话、吸毒、泡妞、性启蒙、家庭矛盾)在乔纳希尔几年前拍的《90年代中期》全都出现过,不能说完全相同,只能说一模一样,除了演员是华人华裔,我看不出来这傻逼青春片跟前者有什么不同,导演原创力之低下。
обломов2024-09-16 13:25:15
借鉴了多位大师的手法,凑起来居然还不坏。喜欢最后一幕陈冲的微笑
假设现在。2024-05-20 06:01:32
siff 2024 Egyptian siffty閉幕片 自傳型電影 我覺得比較膚淺 也很粗糙 就光描述不探究 有很多拍8th grade的 better than this… 男主演的倒是不錯 而且神似王俊凱lol
泥醉天使2024-04-19 22:19:12
能在银幕上看到华裔导演如此精致工整的处女作实属难得,陈冲老师对于这类角色的演绎已经是轻拢慢捻,每看一次都是享受。对于青春期的迷茫和孤独其实还可以再深刻一些。好的地方很多,但我觉得尤其让中国观众不适应的地方在于导演跨文化语境下的交流间隙,很多和解性的话语显得不够生活流,稍显尴尬,但总体瑕不掩瑜。
十六2024-09-14 09:40:37
加了很多纪录片式的镜头手法,除此以外真的老掉牙到吐。
igrɛkonze2024-05-03 17:06:48
too cliche and superficial… all the stereotypes you could ever imagine
荆棘海2024-04-20 19:24:12
过于表面和cliche,一提到亚裔移民家庭就会想到的典型妈妈、典型奶奶、典型姐姐和典型弟弟,还有典型的缺席爸爸。妈妈是有梦想的,当然也是乐于牺牲的,姐姐是要getting out of the town的,也是主动和弟弟和解的,弟弟呢,也只是being弟弟。
五百英里2024-08-16 18:15:15
柔声细语的妈,不出意料死了的爸,边缘化的女儿,爱爆炸的小娃。借着亚裔题材的男凝意淫,结尾匆匆呼唤和平呼唤爱。和瞬息全宇宙放在一个赛道会被虐得很惨。如果我有个敢往lotion里pee的弟,我保证拧掉他的脑袋。 两分只给母亲蒙尘的艺术梦,本以为会有个交代,没想到就是精神胜利的结尾。行吧,也许砸碎的盘子就是妈妈破碎的现实。
harunorange2024-08-16 18:54:41
《面子》,《意》和《弟弟》成为了陈冲的非官方“移民母亲”三部曲。 家里的女人总被默认为情感的付出者。儿子总是下意识地回避自己的感情。这部非常focus在男孩身上,并不太能relate。但看完我想起了一个有了一儿一女的朋友,她焦急地喊着“弟弟”的样子。
세븐2024-04-20 20:37:09
像弟弟自己说的:too asian. 无法做自己的别扭弟弟,为家庭放弃梦想无休止唠叨劳作奉献愤怒的妈妈,时不时输出东亚精典rap的奶奶,从大家的发笑声处可以感受到的那种点典。刚渐入佳境然后跑字幕了。。再深入一些或者换个视角可能会更好?滑板拍摄的部分有想起刘冰的滑板少年,相比还是比较浅。
朝阳区妻夫木聪2024-04-24 18:31:32
#14BJIFF# 没想到亚洲首映居然给了北影节。整体的质感都蛮新的,包括调度啊剪辑啊什么的,都透露出年轻的气息,但是讲述的又是本世纪初期那会的故事,翻盖手机电脑屏保,又从另一个侧面展现时代的“旧”,这二者之间算是平衡的不错。故事层面倒不是很新鲜,还是身份认同亚裔困境少年成长的那一套,没有太多新的东西,情感方面铺的也有点浅。实话实说拍的不差,但我对于这种程度的呈现稍微有点难relate,你知道我们老钟的小孩可能已经did my best但一辈子都换不来爹妈的一句proud of u,完了看你这点经历还嫌爱的不够,sorry但我真的第一反应就是至于么……也不知道是羡慕不来还是已经麻木过头了……
winwinwinter2024-06-25 02:48:32
我说你们在美华裔的生活能不能拍点新的 不爱说话的 打不过别人的 渴女又恐女的 讨厌自己家庭背景族裔身份的 一生都在寻求认可的东亚小男生 叙事人物立意都典到无趣 陈冲的演技也约等于无 片后导演访谈也是脑袋空空到一种程度 比EEAAO差了十个Red吧
早寄几2024-04-20 20:03:49
还蛮期待的一部,以为会看到something new,但看到的是something old。最后镜头妈妈满眼饱含深情盯着儿子,我真的有点窒息。孩子跟随环境成长,家长是否也可以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