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鱼2019-03-30 15:40:39
除了第四段都挺喜欢的。尤其前三段,不拍战火,但把战火中的二人关系拍得情感力量十足,悲天悯人;全是一美一意的组合,沟通不畅,但慰藉、温存、错过、遗憾、悲伤的情绪在英语和意语的错落交叉中饱满相融。最后一段也有这样的意味,只可惜真正拍起「战火」本身来,反倒露怯了。
左胸上的吸盘2018-12-18 22:13:20
勉强及格。六个短片的合集,呈现了盟军登陆意大利后的种种情状,六个故事的时间背景比较散乱,风格也不一样。一是帮美国兵带路的意大利姑娘死在孤堡,二是美国黑人兵和偷鞋孩子的交情(这些小孩还玩起了卖黑人的把戏),三是美国兵与已做了妓女的意大利姑娘重逢,二人曾一见钟情最后还是戛然而止(这是全片唯一令人动容的时刻),四是寻找昔日画家如今的游击队领导却听闻对方死讯,五是美国随军牧师与意大利教士达成理解,六是44年胜利前夕一支悲壮抵抗至死的游击队的故事。借46年真实世情的帮助,镜头里有不少残垣断壁,还雇了战斗机出镜,临场感尚可,六个故事基本都有乍起旋灭、仿佛从现实上挖取一块下来的纪实倾向,姿态感十足,但并无趣味,反倒是第三、第四个故事在奇情、奇景的通俗路线上走的稳当,摄影也更开阔透亮(第六个的河拍的也挺美)
movingdust2010-01-26 09:07:35
其实六个故事都可以变得很煽情,但罗西里尼的妙处就在于点到为止,更加产生一种真实感。战争容不得人们在情感那里停留过长。
结尾真是伟大。随着德军溺毙游击队员的河水的动荡波纹,传来了报告1944年冬天二战胜利的话外音。
seabisuit2019-03-03 20:38:08
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第二部,选取了盟军登陆意大利后在西西里,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伦萨,教堂和游击队的六段故事。美国人戏都很多,通过他们与当地人的接触和对抗纳粹德军折射诸多语言文化阶级信仰的不同以及劫难经过带来的创伤和改变。资料馆4K修复版。
鬼腳七2011-11-18 21:42:44
三部曲补全了。小故事的简单连缀,中近景自然光,每个城市每个阶层的人们在战争到来之时的细微情感,和罗马不设防很像,新写实的特点,无头无尾,无言旁观。不过故事本身还是带着一点人情冷暖的诗意。
瑞波恩2019-03-30 18:31:37
#资料馆留影#看完后也算大致了解Italia的二战生活,用纪录片的手法(很多珍贵史料,类比《印度》),六个小人物的边缘小故事,关于爱恨关于信仰关于战争,也都与美国大兵有关,作为“战后三部曲”之二,Rossellini的深刻与人文哲思在本片几乎达到一个顶峰,只是这也恰恰成为本片观赏性不强的原因,前几个还好,但等到讲游击队的第六个故事出现时,我几乎有些不耐烦了,但等“FIN”的字幕出现,又忍不住回味,才明白这是怎样一部杰作,Rossellini是怎样一位伟大先驱,他的勇气与创新,直接影响法国“新浪潮”,鼓舞后来影人把摄像机带上街头,对准时刻鲜活又残酷的生活。
Lycidas2014-06-14 21:55:52
#SIFF# 罗西里尼的本质就是悲观中透出一种难以名状的compassion,几个故事都能看得出来。弗兰切斯卡太动人,山中教士一段很受触动。除了对战争与人的描写,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沟通障碍”的刻画,无论是语言、社会阶层、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都有涉及,深度惊人。
Woodring2013-10-06 23:58:47
120分钟居然看得有点累~六个故事水平太参差了,故事和结构倒是都不差,但有些内核不过知音水平,而且演员太水~最后一个故事除了漂亮的悲剧结局完全是祖国白洋淀抗日故事的意大利抗德版,罗马妓女故事好像日本电影~另,深刻觉得米国人民某种意义上被黑了,各路意大利人演英美人民,英语完全听不懂~
g94212014-06-22 08:07:44
SIFF2014 6.21 15:45 和平四厅 六段式结构,关于人道主义的经典母题,堪称WW2十日谈。
操蛋的教父2010-12-25 21:45:26
随着战争的推进见识到了什么?军人、妓女、孤儿、僧侣、游击队员......一切的感情欲喷薄而出之际而又戛然而止。这就是战争!
火娃2022-05-07 21:07:59
8/10。在每个篇章开始的拟纪录片中,街头行驶的坦克队列与城市废墟、高耸的古罗马斗兽场遗迹形成一种忧伤的对望,被破坏的历史文明以相互凝视的方式重回视野,如木偶戏片段中代表基督教的白色木偶与象征异教徒的黑色木偶决斗,台下观众们为高喊正义的白色木偶振臂欢呼,一名酒醉的黑人军警冲上舞台,又被愤怒的观众拉下来,无独有偶的是亚平宁修道院的故事,意大利教士为信仰新教、犹太教的美国随军牧师到来而恐慌不已,甚至在窗前跪祈,十字军东征和美国占领军的文化管制、新教与天主教的历史宿怨,当下与历史的边界都在间接喻指中渐渐模糊。罗西里尼采用全景拍摄自然,展现人物时却转换为视角很有限的中近景,使观众迷失了历史与文明的方位,就像火山山丘中迷路的美国大兵无法与村民顺利沟通,就像黑人军警迷失在交错的道路里,被引入复杂的历史语境。
如2015-07-14 23:44:08
确实三部曲最佳(虽然Open City我只看了一半),看完有种虚脱感;就像罗西里尼自己说的,Open City里还有很多“old ingredients”,Paisan真的是pure and new,而且更动人,尤其是那些日常的细节。要拍现实主义,你必须要有对爱的信念。脱离studio,即兴,但仍保有强大的控制力和技术创新,伟大之作。
stknight2011-08-10 22:04:43
罗西里尼的战后三部曲的第二部,剧本由导演和费里尼共同完成,里面有六个小故事,分别表现二战期间意大利的不同层面。演员多数是非职业,而且即兴表演的成分很浓。影片具有纪录片的视觉风格,故事结构尽管松散,但欧亨利小说的痕迹依稀可见。影片赢得1946年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剧情片奖。
Adieudusk2017-02-22 07:07:46
罗西尼当时一定有种迫切感,这部六个故事组成的电影,相当于战时/战后意大利的纪录片。我最喜欢小男孩和美国黑人那部(黑人唱歌太美),还有教堂那部,修士们感觉太真实了。
微分流形2019-03-27 08:03:21
二战胜利前夕美军进军意大利时的六个故事,每个故事自成一短片,反应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了爱与遗憾。每个短片都做到了足够的留白,使得文本之外存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影像上比罗马不设防提升了不少,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使本片获得了史料价值。
U 兔2011-01-28 19:06:30
已下avi 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语言交流之外的情感沟通,在特殊背景下的感情故事,人物即普通又典型,最后的结局很有感觉,整片在平静下有一种潜动的力度。看得出有某些费里尼的影子,比起新现的其它作品少了些许悲催与悲悯,多了很多温暖与小趣味。表演虽然僵硬但有时代特色。很舒服的一部短篇集。
阿奇波尔德2018-07-28 17:23:47
把剧组带到战区,从这个角度看该片的新现实主义价值无疑是最能说服人的,六段情节剧分别配有五小段战地纪录片片段,现实与新现实的无缝交织给人新颖的临境感,更可贵的是六段故事分别从军民协作、难民、爱情、宗教等多个角度对战火年间的常态进行描写,将对法西斯主义及战争的控诉安排在了最自然的影像里
持人的摄影机2021-06-20 14:33:30
9.5/10。①六个聚焦于二战末期盟军和意大利人民的互动的文化冲突/友谊的故事并借此表现了意大利的现实:追德军的一队美军和引路女孩;黑人美兵和父母被炸死的偷鞋孩子;美国兵与曾经一见钟情但现已是妓女的姑娘的重逢;战地医院女护士寻找抵抗组织首领却发现他战死;美国随军牧师与意大利教士宗教不同有些摩擦,最终结局开放式;一队美军和意大利游击队悲壮抵抗德军至死。②以更符合现实逻辑的短片合集的形式来贴合新现实主义气氛(这种用法很原创)。③较典型的高水平新现实主义电影:大量中近景部分全远景、自然光、实景拍摄、大量非职演、反戏剧化、等。④各故事由于时长太短都缺乏足够的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对新现实主义电影来说这是个大问题。
冰红深蓝2020-05-28 09:46:00
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之二,私以为是三部曲中最佳。六个小故事在时间上依次推移,涵盖了盟军在意大利作战的全过程,空间上也是由南至北运动。战争时的悲凉生活境况经由寻找家人的女子、被迫偷盗的孤儿、妓女与逃不过牺牲命运的游击队员彰显出来。此外,美军与意大利居民在语言与文化上的种种隔阂、误会与超越语言的沟通理解也贯穿其间(天主教修士与新教徒、犹太教徒间的故事非常有意思)。罗西里尼拍摄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将真实纪录与虚构情节有机融合,既呈现了社会历史,又凝炼出超越了芜杂现象的真实。(9.0/10)
sirius_flower2022-09-29 08:16:33
太精彩了,想起看地道战地雷战的日子,尤其是佛罗伦萨故事跟随两个主角从已解放的Arno南岸穿越vecchio桥经uffizi潜入被德军封锁的北岸老城的运动既是战争的又是电影的。黑市故事结尾处跟随美国大兵发现洞穴中的难民营以强烈的纪录档案质地同时击碎黑人大兵和观众的内心。西西里诺曼旧火山岩城堡的深层时间地质气息同波河三角洲白洋淀一般的水天一色游击处境作为片头片尾的背景将所有篇目包裹在意大利的山河湖海当中。每个篇目正如巴赞所说做到了真正电影意义上的短篇小说 将高潮=反转=结尾的类型特征与各种电影类型结合 通过非职业演员与地质环境演绎出来 这些素材像是主动进入电影的创造而非被导演选择一般恰到好处地融进新闻一般(和每个段落newsreel相辅相成)的故事当中
南悠一2019-03-03 17:19:33
美国大兵和妓女的故事后劲太足了,因为刚结束时我没有意识到大兵的心态,可转念一想,原来大兵是知道的。我就更悲伤了。
天地心任徜徉@做无知的有识之士2010-04-10 23:31:34
感觉从深度和震撼力上,大地在波动给我的印象要深得多
我TM是党员2011-09-26 18:27:49
二战结束次年就拍出这么真实的战争片子不容易 第三段和最好看 其他几个故事不是太精彩
somnambuleNRR62011-07-12 01:26:45
【战争三部曲之二】 六个片段组成,可以理解为何巴赞盛誉此片,罗西里尼描绘了一系列残酷的真实,对他开始有点好感。
Paper Planes2011-10-31 20:39:14
对短片集这个东西的偏见彻底改观,短篇集这种七拼八凑的东西怎么也能拍得这么好。六个故事的完成度很高,关于盟军攻入意大利之后美国士兵与意大利的各阶层(天主教徒、小孩、妓女、村妇、游击队员)的或悲壮或唏嘘或幽默或残酷的小故事。
欢乐分裂2013-05-04 20:17:17
不露声色间悲天悯人,六个片段最喜欢黑人大兵和孤儿的故事,幽默温暖中见悲凉。
樂啊樂2019-07-30 15:24:42
六段战时故事组成,各个人物都有特点,但主题都离不开战争对人的伤害,无论是战场上的,还是战场外的
兔小姐2012-02-27 22:29:12
《游击队》暂时性的打破了我对意大利战后缺钱主义的审美疲劳,原因是,这是一部以情动人的电影!在有了六个足以打动人心的故事的前提下,电影借助着天时(战争刚结束)地利(意大利一片废墟)人和(意大利人民全是演技派)演绎了这个正如戈达尔所说”比真实更真实“的故事,也还原了一个全面的意大利。
发不沾霓2015-06-23 12:49:38
受战火炙烤的生灵;一个美国大兵,一个意大利姑娘,两人“鸡同鸭讲”的聊天还蛮感人的;意大利在那时少年大盗就已经那么猖獗了呀;看到好时巧克力,睡意全无;“如果他们不懂生命的意义,又如何能来评价我们?”
吹风散步2012-04-04 15:02:54
游击队和美军并肩作战,有六个小故事组成。新现实主义名作,用真实的镜头纪录真实的生活。对第一段和第四个段印象很深。
Nakadai2012-01-29 13:13:25
切入点很好,虽然有了米高梅投资之后,对于片中加入的英美元素难免生搬硬套之嫌,深入思考还是有的。两段五星,一段四星,三段三星,平均就算个四星吧。
麦田圈2122022-02-11 11:39:16
费里尼参与编剧并是副导演。影片时间线,盟军在西西里登陆至意大利全境解放前。地点,从南部往北部推进。六个独立小短篇构成。印象较深的是: 美国黑人宪兵与意大利小男孩在那不勒斯的故事;三个美军随军牧师进入一座未受战火侵扰的方济各修道院,修士们正准备好吃好喝招待这几位时发现三位只有一位信仰天主教、另两位则信仰新教和犹太教……;让人震撼的是战火里的罗马、佛罗伦萨,坦克驶过斗兽场,一个英国护士和一个意大利男人穿越巷战中的佛罗伦萨的街道,Uffizi Gallery成了他们的藏身之所,他们快速通过的画廊上堆放着被装进木条箱的雕塑……最后一段是描写游击队与美军在波河并肩作战,画面如行云流水……真实、朴素、悲天悯人。忽然间理解了褒曼为何仅仅是看过罗西里尼的电影就不顾一切地奔向他。
東郷柏2016-05-05 21:32:43
7.5/8 二战直接孕育了新现实主义的诞生;喜欢第二个黑人宪兵与孤儿的故事 罗马失落的爱情也是特定时代所造就的悲剧;自美国人踏上欧洲大陆那一刻起 属于欧洲的荣耀便一去不复返 她唯一的骄傲只剩那些在炮火洗刷中仅存的断壁残垣以及废墟下所被掩埋的历史
livinglow2013-10-14 15:47:44
2013/10/13 六个故事展现一幅二战末期的意大利全景图,在死亡和解放的边缘,生命因为美好的前景而显得更为珍贵和脆弱。六个故事既有悲壮的牺牲,刻画黎明前的黑暗,也有平凡的生活场景,反映战时的群众生活态度;一切都着力于真实,让人看完沉默许久。
Morning2021-06-25 11:21:22
盟军从西西里岛向上移动到意大利北部过程里发生的几个小故事,战争背景有效的统领了他们,他们的关系的改变离不开这个背景,每个故事都是做普通人物关系的范本,不强人设,不刻板印象,不操控故事,不渲染情绪,但它们的写实和背后的现实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觉得这也是对家国的另一种理解,我怀抱着这片土地,我的眼睛看到了这么多容易湮灭的微不足道的事物。
只抓住6个2012-03-09 17:57:31
罗西里尼 战后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最后一部是《德意志零年》。
chan2014-11-01 10:15:33
分段纪录片式的描述发展出了一种崭新的戏剧性、繁杂性、概括性和暧昧性。这是否是历史上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第一部分段叙事片?
我怀念的2013-09-15 22:06:57
六个小故事,描绘盟军西西里岛登陆后的意大利众生相。时代可能波澜壮阔,更何况是二战这样的时代洪流,但是时代不动人,动人的唯有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无论是给盟军带路的“老乡”虔诚的神父修士顽强的游击队有情有义的妓女,皆因鲜活而动人
芥末蘸酱2014-06-14 22:34:09
SIFF201403 @永华电影城 六段水平层次不齐 其实我倒蛮喜欢修道院那段的 黑得漂亮~
JulianaFrink2018-11-12 22:22:26
4.5 热乎乎的如战时newsreel的真实影像太宝贵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交融很有趣。这个Part3也太Fury了一点,美女钢琴巧克力>
秦诺诺2012-03-03 21:18:06
本片运用了片段式的叙事方式,一共六个小故事分别发生在意大利的六个城市和地区。分别从六个角度讲述了美军是如何与当地意大利人民从相互误解到努力沟通,继而彼此合作最后同生共死的过程。PS编剧相当的强大,托马斯.曼的儿子克劳斯.曼也是编剧中的一员。相比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罗西里尼似乎更喜欢本片。
介意2015-10-01 17:07:27
#498|181003@LEN.不像故事的堆疊,倒像是散文,慢慢一點點鋪開。羅西里尼在殘酷戰爭的碎片剪影中試圖尋找與「人」和解的方式。
Coco2013-02-04 12:59:46
有些地方甚至觉得导演在拍实验电影。太厉害了,我就是要这个,其他的你们来。
Stardust2021-02-20 15:17:11
1. 给美国士兵带路的意大利女孩卡米拉被德军杀死在了废弃城堡之下的海滩。她与留下来陪着她的乔互相介绍彼此尤为精彩
2.黑人美国兵和一个意大利流浪孩子的故事,二人争吵之中透着同情
3.一个叫弗雷德的美国士兵与一个叫弗朗西斯科的女孩一见钟情而又戛然中止,在运兵车旁,有一段阴绵的狭窄小巷,诉说着无尽的忧愁
4.一位女子寻找游击队长官,却最终得知他的死讯,一切尽成空
5.美军随军教士与意大利教士达成和解,本段观感一般,说教意味较强
6.胜利前夕,一支游击队拼死抵抗,直到全部战死。静穆的河中透出了怒,死亡之中孕育了新生
Mannialanck2010-11-15 16:22:12
8。美军解放意大利过程中从南到北6个故事,最喜欢美国黑人大兵的那个。
皮皮兔2019-05-03 12:21:06
罗西里尼在这部电影中拍下了真实的战后意大利街头景象,并将战时的美军与意大利不同职业阶层的人民之间的交流片段放置其中,在时间的流逝、空间的拓展、语言与文化间的沟壑的缩小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出一种动态的叠加效果,使得 连接六个故事的主题——跨文化理解与共情 变得立体并极富层次感。随着镜头在充满瓦砾与烂泥的废墟之上远眺圣彼得,于空荡到仿佛能听见风声的廊道之间穿越乌菲兹,我竟第一次有种“战争离我原来如此之近”的感觉。
Tacitus2020-07-18 07:42:17
‘战争三部曲’中比较玩票的一部,用联军在意大利登录后自南向北推的战况进作为伪纪录片的主线,把几个不相关的故事串联起来,非常有意思的设计。每一个故事通过一对美意关系来讲述战火下的一个主题:语言与隔阂、面包与爱情、歧视与穷困、寻觅与失去、宗教与宽容、并肩作战。从第一个故事中两种文化第一次相碰中充满猜忌和误解,冲撞与融合在每一个故事中递进,到最后一个故事不但双方语言交流上毫无阻隔甚至为自由的共同事业而牺牲。每个故事拍摄的时间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尽一致,在圆融性上稍逊色,但胜在第一手把二战中的众生相‘无加修饰’地予以记录和保存,可以说将新现实主义的实质议程推广到极致的尝试
zykmilan2019-03-04 16:45:53
#资料馆罗西里尼专题#二战意大利战场的几段小故事合集,没有很苦大仇深或家国情怀,但是都在战争大背景下的人间小品。最喜欢的是罗马女郎和神父两段故事。女郎一段,堕落和背叛之间,故事真是精巧得让人神伤。神父一段,也是十分有趣,世外桃源般地意大利教堂修道院里,几个神父偶然得知借住的三位美国神父中竟然有两位一个是新教(“误入马丁·路德派歧途的”)一个是犹太教,浅尝辄止地表现了意大利本土天主教派的保守,也是让人莞尔。
世界的焚像.2021-02-17 18:11:33
每当片中人物间即将建立出一种真挚朴拙的情感羁绊时,罗西里尼总会戛然而止。即将喷涌而出的情感力量总会在段尾被战争所带来的背井离乡、生离死别所抑制收束。这才是对战火年代的最真切复现。
吹牛伯爵2022-04-22 23:32:28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酷似短篇小说集的叙述形式,戛然而止的结局,赋予影片一种自然真实的风貌与格调。罗西里尼精心混用战争的纪录影像,来分割六个小故事,撷取一组组富含人道主义精神的现实切片展现在观众眼前。在有关黑人巡警与小孤儿的故事中,醉酒的黑人躺在废墟瓦砾上给小孤儿演示自己英雄归乡的场景,罗西里尼并未使用通常的叠化手法来表现幻想场景,而只是架着固定机位摄影机,摄入黑人巡警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小男孩的反应,似乎是将他们圈在这个贫苦交加的世界中,动弹不得,与美好的未来憧憬形成落差,不禁令人唏嘘。
wangzhy2022-02-06 02:42:55
本来就是六个编剧 六个故事 顺序排列里 135 最喜欢 分别是冷冽死亡后的误读 时间相错过的真情以及忏悔质询下的理解 当然 IV: Firenze 对城市空间的展示很可贵 纵深与起落 p.s. Fellini 和 Masina 是因此结缘呀
弗雷泽2011-08-31 12:49:02
战争三部曲第1部.罗马不设防.Roma.Città....o.MiniSD-TLF[968.95MB].rar
aqzv4f8j
战争三部曲第2部.战火.Paisà.1946.D9.MiniSD-TLF.part1[1GB].rar
bhzy4p7k
bhzy423z
醉梦·聊生2016-12-20 14:49:21
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之二,与费里尼合作,讲了些二战后期意大利本土发生的小故事,以小汇大,意大利人民的觉醒比德国佬向前,他们中的个体,妇女、小孩、修道士和游击队员,与盟军的关系,主要是美国大兵,实时感受,战争在城市里枪炮连天,不失为优秀记录资料。
般若死火2014-06-17 23:42:42
台词像在念白,几乎没表演可言,做作的伪纪录片风格,这竟然是罗西里尼的片子!!!!我去!!!
缘浅情淡2019-07-31 22:40:26
二战的意大利之旅,从西西里岛到那不勒斯,从罗马到佛罗伦萨。跟随着影像在山间里穿梭,在废墟里酒醉,在大都市罗马狂欢,穿过佛罗伦萨的屋顶和隧道,在修道院长谈,一切都是物质的记忆,空间铭记在观影者心中,我们感受着泥土,岩石,路面,瓦楞,树木,河流的触感,但不止如此,还有平静中向紧张与死亡的过度,一个个终极的时刻,这些时刻不会提醒我们来感受到自己的幸福,而是让我们知道意义和价值在某处显隐。黑白影像因为真实,因为简洁,因为急促的运动而不再腐朽,指向未来,因为时尚仍在,鳝鱼仍在,十字架仍在,永远无法获得的爱情仍在,死去的父母仍在,活着的死去的父母仍在
风间隼2019-04-17 22:31:04
美军登陆意大利之后的六个故事,美军散漫有余纪律不足,看着倒很像意大利军。实景拍摄,现场感很强,最后一个游击队故事惨烈而真实,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良民#鱼某2019-03-03 18:23:31
如纪录片一般的六个看似不相干的战争结束前普通人的故事被战线和关系/情感的推进串成了漂亮的整体,背后的战时生活、黎明前的黑暗,戛然而止的情感,伤感而余韵悠长。六个故事个个精彩,第三个弗兰切斯卡故事和第六个游击队员故事的结尾,最是唏嘘不已。最喜欢第一个故事里,不会意大利语的美国大兵与不会英语的意大利乡间姑娘在海边古堡里的交流,艰涩、朴拙,但镜头里又流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波动。
看过的最佳战争电影候选。
water2013-09-14 22:35:47
展现时代群像的二战军民故事集,几乎都是令人惋惜的结尾。喜欢借宿修道院的乐天派美国士兵,分享理解感恩不judgemental, 对比一听说有犹太人就惊慌失措的修士倒是个很好的笑点呢。
战火豆瓣热评
神仙鱼2019-03-30 15:40:39
除了第四段都挺喜欢的。尤其前三段,不拍战火,但把战火中的二人关系拍得情感力量十足,悲天悯人;全是一美一意的组合,沟通不畅,但慰藉、温存、错过、遗憾、悲伤的情绪在英语和意语的错落交叉中饱满相融。最后一段也有这样的意味,只可惜真正拍起「战火」本身来,反倒露怯了。
左胸上的吸盘2018-12-18 22:13:20
勉强及格。六个短片的合集,呈现了盟军登陆意大利后的种种情状,六个故事的时间背景比较散乱,风格也不一样。一是帮美国兵带路的意大利姑娘死在孤堡,二是美国黑人兵和偷鞋孩子的交情(这些小孩还玩起了卖黑人的把戏),三是美国兵与已做了妓女的意大利姑娘重逢,二人曾一见钟情最后还是戛然而止(这是全片唯一令人动容的时刻),四是寻找昔日画家如今的游击队领导却听闻对方死讯,五是美国随军牧师与意大利教士达成理解,六是44年胜利前夕一支悲壮抵抗至死的游击队的故事。借46年真实世情的帮助,镜头里有不少残垣断壁,还雇了战斗机出镜,临场感尚可,六个故事基本都有乍起旋灭、仿佛从现实上挖取一块下来的纪实倾向,姿态感十足,但并无趣味,反倒是第三、第四个故事在奇情、奇景的通俗路线上走的稳当,摄影也更开阔透亮(第六个的河拍的也挺美)
movingdust2010-01-26 09:07:35
其实六个故事都可以变得很煽情,但罗西里尼的妙处就在于点到为止,更加产生一种真实感。战争容不得人们在情感那里停留过长。 结尾真是伟大。随着德军溺毙游击队员的河水的动荡波纹,传来了报告1944年冬天二战胜利的话外音。
seabisuit2019-03-03 20:38:08
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第二部,选取了盟军登陆意大利后在西西里,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伦萨,教堂和游击队的六段故事。美国人戏都很多,通过他们与当地人的接触和对抗纳粹德军折射诸多语言文化阶级信仰的不同以及劫难经过带来的创伤和改变。资料馆4K修复版。
鬼腳七2011-11-18 21:42:44
三部曲补全了。小故事的简单连缀,中近景自然光,每个城市每个阶层的人们在战争到来之时的细微情感,和罗马不设防很像,新写实的特点,无头无尾,无言旁观。不过故事本身还是带着一点人情冷暖的诗意。
瑞波恩2019-03-30 18:31:37
#资料馆留影#看完后也算大致了解Italia的二战生活,用纪录片的手法(很多珍贵史料,类比《印度》),六个小人物的边缘小故事,关于爱恨关于信仰关于战争,也都与美国大兵有关,作为“战后三部曲”之二,Rossellini的深刻与人文哲思在本片几乎达到一个顶峰,只是这也恰恰成为本片观赏性不强的原因,前几个还好,但等到讲游击队的第六个故事出现时,我几乎有些不耐烦了,但等“FIN”的字幕出现,又忍不住回味,才明白这是怎样一部杰作,Rossellini是怎样一位伟大先驱,他的勇气与创新,直接影响法国“新浪潮”,鼓舞后来影人把摄像机带上街头,对准时刻鲜活又残酷的生活。
Lycidas2014-06-14 21:55:52
#SIFF# 罗西里尼的本质就是悲观中透出一种难以名状的compassion,几个故事都能看得出来。弗兰切斯卡太动人,山中教士一段很受触动。除了对战争与人的描写,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沟通障碍”的刻画,无论是语言、社会阶层、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都有涉及,深度惊人。
Woodring2013-10-06 23:58:47
120分钟居然看得有点累~六个故事水平太参差了,故事和结构倒是都不差,但有些内核不过知音水平,而且演员太水~最后一个故事除了漂亮的悲剧结局完全是祖国白洋淀抗日故事的意大利抗德版,罗马妓女故事好像日本电影~另,深刻觉得米国人民某种意义上被黑了,各路意大利人演英美人民,英语完全听不懂~
g94212014-06-22 08:07:44
SIFF2014 6.21 15:45 和平四厅 六段式结构,关于人道主义的经典母题,堪称WW2十日谈。
操蛋的教父2010-12-25 21:45:26
随着战争的推进见识到了什么?军人、妓女、孤儿、僧侣、游击队员......一切的感情欲喷薄而出之际而又戛然而止。这就是战争!
火娃2022-05-07 21:07:59
8/10。在每个篇章开始的拟纪录片中,街头行驶的坦克队列与城市废墟、高耸的古罗马斗兽场遗迹形成一种忧伤的对望,被破坏的历史文明以相互凝视的方式重回视野,如木偶戏片段中代表基督教的白色木偶与象征异教徒的黑色木偶决斗,台下观众们为高喊正义的白色木偶振臂欢呼,一名酒醉的黑人军警冲上舞台,又被愤怒的观众拉下来,无独有偶的是亚平宁修道院的故事,意大利教士为信仰新教、犹太教的美国随军牧师到来而恐慌不已,甚至在窗前跪祈,十字军东征和美国占领军的文化管制、新教与天主教的历史宿怨,当下与历史的边界都在间接喻指中渐渐模糊。罗西里尼采用全景拍摄自然,展现人物时却转换为视角很有限的中近景,使观众迷失了历史与文明的方位,就像火山山丘中迷路的美国大兵无法与村民顺利沟通,就像黑人军警迷失在交错的道路里,被引入复杂的历史语境。
如2015-07-14 23:44:08
确实三部曲最佳(虽然Open City我只看了一半),看完有种虚脱感;就像罗西里尼自己说的,Open City里还有很多“old ingredients”,Paisan真的是pure and new,而且更动人,尤其是那些日常的细节。要拍现实主义,你必须要有对爱的信念。脱离studio,即兴,但仍保有强大的控制力和技术创新,伟大之作。
stknight2011-08-10 22:04:43
罗西里尼的战后三部曲的第二部,剧本由导演和费里尼共同完成,里面有六个小故事,分别表现二战期间意大利的不同层面。演员多数是非职业,而且即兴表演的成分很浓。影片具有纪录片的视觉风格,故事结构尽管松散,但欧亨利小说的痕迹依稀可见。影片赢得1946年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剧情片奖。
Adieudusk2017-02-22 07:07:46
罗西尼当时一定有种迫切感,这部六个故事组成的电影,相当于战时/战后意大利的纪录片。我最喜欢小男孩和美国黑人那部(黑人唱歌太美),还有教堂那部,修士们感觉太真实了。
微分流形2019-03-27 08:03:21
二战胜利前夕美军进军意大利时的六个故事,每个故事自成一短片,反应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了爱与遗憾。每个短片都做到了足够的留白,使得文本之外存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影像上比罗马不设防提升了不少,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使本片获得了史料价值。
U 兔2011-01-28 19:06:30
已下avi 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语言交流之外的情感沟通,在特殊背景下的感情故事,人物即普通又典型,最后的结局很有感觉,整片在平静下有一种潜动的力度。看得出有某些费里尼的影子,比起新现的其它作品少了些许悲催与悲悯,多了很多温暖与小趣味。表演虽然僵硬但有时代特色。很舒服的一部短篇集。
阿奇波尔德2018-07-28 17:23:47
把剧组带到战区,从这个角度看该片的新现实主义价值无疑是最能说服人的,六段情节剧分别配有五小段战地纪录片片段,现实与新现实的无缝交织给人新颖的临境感,更可贵的是六段故事分别从军民协作、难民、爱情、宗教等多个角度对战火年间的常态进行描写,将对法西斯主义及战争的控诉安排在了最自然的影像里
持人的摄影机2021-06-20 14:33:30
9.5/10。①六个聚焦于二战末期盟军和意大利人民的互动的文化冲突/友谊的故事并借此表现了意大利的现实:追德军的一队美军和引路女孩;黑人美兵和父母被炸死的偷鞋孩子;美国兵与曾经一见钟情但现已是妓女的姑娘的重逢;战地医院女护士寻找抵抗组织首领却发现他战死;美国随军牧师与意大利教士宗教不同有些摩擦,最终结局开放式;一队美军和意大利游击队悲壮抵抗德军至死。②以更符合现实逻辑的短片合集的形式来贴合新现实主义气氛(这种用法很原创)。③较典型的高水平新现实主义电影:大量中近景部分全远景、自然光、实景拍摄、大量非职演、反戏剧化、等。④各故事由于时长太短都缺乏足够的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对新现实主义电影来说这是个大问题。
冰红深蓝2020-05-28 09:46:00
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之二,私以为是三部曲中最佳。六个小故事在时间上依次推移,涵盖了盟军在意大利作战的全过程,空间上也是由南至北运动。战争时的悲凉生活境况经由寻找家人的女子、被迫偷盗的孤儿、妓女与逃不过牺牲命运的游击队员彰显出来。此外,美军与意大利居民在语言与文化上的种种隔阂、误会与超越语言的沟通理解也贯穿其间(天主教修士与新教徒、犹太教徒间的故事非常有意思)。罗西里尼拍摄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将真实纪录与虚构情节有机融合,既呈现了社会历史,又凝炼出超越了芜杂现象的真实。(9.0/10)
sirius_flower2022-09-29 08:16:33
太精彩了,想起看地道战地雷战的日子,尤其是佛罗伦萨故事跟随两个主角从已解放的Arno南岸穿越vecchio桥经uffizi潜入被德军封锁的北岸老城的运动既是战争的又是电影的。黑市故事结尾处跟随美国大兵发现洞穴中的难民营以强烈的纪录档案质地同时击碎黑人大兵和观众的内心。西西里诺曼旧火山岩城堡的深层时间地质气息同波河三角洲白洋淀一般的水天一色游击处境作为片头片尾的背景将所有篇目包裹在意大利的山河湖海当中。每个篇目正如巴赞所说做到了真正电影意义上的短篇小说 将高潮=反转=结尾的类型特征与各种电影类型结合 通过非职业演员与地质环境演绎出来 这些素材像是主动进入电影的创造而非被导演选择一般恰到好处地融进新闻一般(和每个段落newsreel相辅相成)的故事当中
南悠一2019-03-03 17:19:33
美国大兵和妓女的故事后劲太足了,因为刚结束时我没有意识到大兵的心态,可转念一想,原来大兵是知道的。我就更悲伤了。
天地心任徜徉@做无知的有识之士2010-04-10 23:31:34
感觉从深度和震撼力上,大地在波动给我的印象要深得多
我TM是党员2011-09-26 18:27:49
二战结束次年就拍出这么真实的战争片子不容易 第三段和最好看 其他几个故事不是太精彩
somnambuleNRR62011-07-12 01:26:45
【战争三部曲之二】 六个片段组成,可以理解为何巴赞盛誉此片,罗西里尼描绘了一系列残酷的真实,对他开始有点好感。
Paper Planes2011-10-31 20:39:14
对短片集这个东西的偏见彻底改观,短篇集这种七拼八凑的东西怎么也能拍得这么好。六个故事的完成度很高,关于盟军攻入意大利之后美国士兵与意大利的各阶层(天主教徒、小孩、妓女、村妇、游击队员)的或悲壮或唏嘘或幽默或残酷的小故事。
欢乐分裂2013-05-04 20:17:17
不露声色间悲天悯人,六个片段最喜欢黑人大兵和孤儿的故事,幽默温暖中见悲凉。
樂啊樂2019-07-30 15:24:42
六段战时故事组成,各个人物都有特点,但主题都离不开战争对人的伤害,无论是战场上的,还是战场外的
兔小姐2012-02-27 22:29:12
《游击队》暂时性的打破了我对意大利战后缺钱主义的审美疲劳,原因是,这是一部以情动人的电影!在有了六个足以打动人心的故事的前提下,电影借助着天时(战争刚结束)地利(意大利一片废墟)人和(意大利人民全是演技派)演绎了这个正如戈达尔所说”比真实更真实“的故事,也还原了一个全面的意大利。
发不沾霓2015-06-23 12:49:38
受战火炙烤的生灵;一个美国大兵,一个意大利姑娘,两人“鸡同鸭讲”的聊天还蛮感人的;意大利在那时少年大盗就已经那么猖獗了呀;看到好时巧克力,睡意全无;“如果他们不懂生命的意义,又如何能来评价我们?”
吹风散步2012-04-04 15:02:54
游击队和美军并肩作战,有六个小故事组成。新现实主义名作,用真实的镜头纪录真实的生活。对第一段和第四个段印象很深。
Nakadai2012-01-29 13:13:25
切入点很好,虽然有了米高梅投资之后,对于片中加入的英美元素难免生搬硬套之嫌,深入思考还是有的。两段五星,一段四星,三段三星,平均就算个四星吧。
麦田圈2122022-02-11 11:39:16
费里尼参与编剧并是副导演。影片时间线,盟军在西西里登陆至意大利全境解放前。地点,从南部往北部推进。六个独立小短篇构成。印象较深的是: 美国黑人宪兵与意大利小男孩在那不勒斯的故事;三个美军随军牧师进入一座未受战火侵扰的方济各修道院,修士们正准备好吃好喝招待这几位时发现三位只有一位信仰天主教、另两位则信仰新教和犹太教……;让人震撼的是战火里的罗马、佛罗伦萨,坦克驶过斗兽场,一个英国护士和一个意大利男人穿越巷战中的佛罗伦萨的街道,Uffizi Gallery成了他们的藏身之所,他们快速通过的画廊上堆放着被装进木条箱的雕塑……最后一段是描写游击队与美军在波河并肩作战,画面如行云流水……真实、朴素、悲天悯人。忽然间理解了褒曼为何仅仅是看过罗西里尼的电影就不顾一切地奔向他。
東郷柏2016-05-05 21:32:43
7.5/8 二战直接孕育了新现实主义的诞生;喜欢第二个黑人宪兵与孤儿的故事 罗马失落的爱情也是特定时代所造就的悲剧;自美国人踏上欧洲大陆那一刻起 属于欧洲的荣耀便一去不复返 她唯一的骄傲只剩那些在炮火洗刷中仅存的断壁残垣以及废墟下所被掩埋的历史
livinglow2013-10-14 15:47:44
2013/10/13 六个故事展现一幅二战末期的意大利全景图,在死亡和解放的边缘,生命因为美好的前景而显得更为珍贵和脆弱。六个故事既有悲壮的牺牲,刻画黎明前的黑暗,也有平凡的生活场景,反映战时的群众生活态度;一切都着力于真实,让人看完沉默许久。
Morning2021-06-25 11:21:22
盟军从西西里岛向上移动到意大利北部过程里发生的几个小故事,战争背景有效的统领了他们,他们的关系的改变离不开这个背景,每个故事都是做普通人物关系的范本,不强人设,不刻板印象,不操控故事,不渲染情绪,但它们的写实和背后的现实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觉得这也是对家国的另一种理解,我怀抱着这片土地,我的眼睛看到了这么多容易湮灭的微不足道的事物。
只抓住6个2012-03-09 17:57:31
罗西里尼 战后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最后一部是《德意志零年》。
chan2014-11-01 10:15:33
分段纪录片式的描述发展出了一种崭新的戏剧性、繁杂性、概括性和暧昧性。这是否是历史上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第一部分段叙事片?
我怀念的2013-09-15 22:06:57
六个小故事,描绘盟军西西里岛登陆后的意大利众生相。时代可能波澜壮阔,更何况是二战这样的时代洪流,但是时代不动人,动人的唯有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无论是给盟军带路的“老乡”虔诚的神父修士顽强的游击队有情有义的妓女,皆因鲜活而动人
芥末蘸酱2014-06-14 22:34:09
SIFF201403 @永华电影城 六段水平层次不齐 其实我倒蛮喜欢修道院那段的 黑得漂亮~
JulianaFrink2018-11-12 22:22:26
4.5 热乎乎的如战时newsreel的真实影像太宝贵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交融很有趣。这个Part3也太Fury了一点,美女钢琴巧克力>
秦诺诺2012-03-03 21:18:06
本片运用了片段式的叙事方式,一共六个小故事分别发生在意大利的六个城市和地区。分别从六个角度讲述了美军是如何与当地意大利人民从相互误解到努力沟通,继而彼此合作最后同生共死的过程。PS编剧相当的强大,托马斯.曼的儿子克劳斯.曼也是编剧中的一员。相比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罗西里尼似乎更喜欢本片。
介意2015-10-01 17:07:27
#498|181003@LEN.不像故事的堆疊,倒像是散文,慢慢一點點鋪開。羅西里尼在殘酷戰爭的碎片剪影中試圖尋找與「人」和解的方式。
Coco2013-02-04 12:59:46
有些地方甚至觉得导演在拍实验电影。太厉害了,我就是要这个,其他的你们来。
Stardust2021-02-20 15:17:11
1. 给美国士兵带路的意大利女孩卡米拉被德军杀死在了废弃城堡之下的海滩。她与留下来陪着她的乔互相介绍彼此尤为精彩 2.黑人美国兵和一个意大利流浪孩子的故事,二人争吵之中透着同情 3.一个叫弗雷德的美国士兵与一个叫弗朗西斯科的女孩一见钟情而又戛然中止,在运兵车旁,有一段阴绵的狭窄小巷,诉说着无尽的忧愁 4.一位女子寻找游击队长官,却最终得知他的死讯,一切尽成空 5.美军随军教士与意大利教士达成和解,本段观感一般,说教意味较强 6.胜利前夕,一支游击队拼死抵抗,直到全部战死。静穆的河中透出了怒,死亡之中孕育了新生
Mannialanck2010-11-15 16:22:12
8。美军解放意大利过程中从南到北6个故事,最喜欢美国黑人大兵的那个。
皮皮兔2019-05-03 12:21:06
罗西里尼在这部电影中拍下了真实的战后意大利街头景象,并将战时的美军与意大利不同职业阶层的人民之间的交流片段放置其中,在时间的流逝、空间的拓展、语言与文化间的沟壑的缩小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出一种动态的叠加效果,使得 连接六个故事的主题——跨文化理解与共情 变得立体并极富层次感。随着镜头在充满瓦砾与烂泥的废墟之上远眺圣彼得,于空荡到仿佛能听见风声的廊道之间穿越乌菲兹,我竟第一次有种“战争离我原来如此之近”的感觉。
Tacitus2020-07-18 07:42:17
‘战争三部曲’中比较玩票的一部,用联军在意大利登录后自南向北推的战况进作为伪纪录片的主线,把几个不相关的故事串联起来,非常有意思的设计。每一个故事通过一对美意关系来讲述战火下的一个主题:语言与隔阂、面包与爱情、歧视与穷困、寻觅与失去、宗教与宽容、并肩作战。从第一个故事中两种文化第一次相碰中充满猜忌和误解,冲撞与融合在每一个故事中递进,到最后一个故事不但双方语言交流上毫无阻隔甚至为自由的共同事业而牺牲。每个故事拍摄的时间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尽一致,在圆融性上稍逊色,但胜在第一手把二战中的众生相‘无加修饰’地予以记录和保存,可以说将新现实主义的实质议程推广到极致的尝试
zykmilan2019-03-04 16:45:53
#资料馆罗西里尼专题#二战意大利战场的几段小故事合集,没有很苦大仇深或家国情怀,但是都在战争大背景下的人间小品。最喜欢的是罗马女郎和神父两段故事。女郎一段,堕落和背叛之间,故事真是精巧得让人神伤。神父一段,也是十分有趣,世外桃源般地意大利教堂修道院里,几个神父偶然得知借住的三位美国神父中竟然有两位一个是新教(“误入马丁·路德派歧途的”)一个是犹太教,浅尝辄止地表现了意大利本土天主教派的保守,也是让人莞尔。
世界的焚像.2021-02-17 18:11:33
每当片中人物间即将建立出一种真挚朴拙的情感羁绊时,罗西里尼总会戛然而止。即将喷涌而出的情感力量总会在段尾被战争所带来的背井离乡、生离死别所抑制收束。这才是对战火年代的最真切复现。
吹牛伯爵2022-04-22 23:32:28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酷似短篇小说集的叙述形式,戛然而止的结局,赋予影片一种自然真实的风貌与格调。罗西里尼精心混用战争的纪录影像,来分割六个小故事,撷取一组组富含人道主义精神的现实切片展现在观众眼前。在有关黑人巡警与小孤儿的故事中,醉酒的黑人躺在废墟瓦砾上给小孤儿演示自己英雄归乡的场景,罗西里尼并未使用通常的叠化手法来表现幻想场景,而只是架着固定机位摄影机,摄入黑人巡警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小男孩的反应,似乎是将他们圈在这个贫苦交加的世界中,动弹不得,与美好的未来憧憬形成落差,不禁令人唏嘘。
wangzhy2022-02-06 02:42:55
本来就是六个编剧 六个故事 顺序排列里 135 最喜欢 分别是冷冽死亡后的误读 时间相错过的真情以及忏悔质询下的理解 当然 IV: Firenze 对城市空间的展示很可贵 纵深与起落 p.s. Fellini 和 Masina 是因此结缘呀
弗雷泽2011-08-31 12:49:02
战争三部曲第1部.罗马不设防.Roma.Città....o.MiniSD-TLF[968.95MB].rar aqzv4f8j 战争三部曲第2部.战火.Paisà.1946.D9.MiniSD-TLF.part1[1GB].rar bhzy4p7k bhzy423z
醉梦·聊生2016-12-20 14:49:21
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之二,与费里尼合作,讲了些二战后期意大利本土发生的小故事,以小汇大,意大利人民的觉醒比德国佬向前,他们中的个体,妇女、小孩、修道士和游击队员,与盟军的关系,主要是美国大兵,实时感受,战争在城市里枪炮连天,不失为优秀记录资料。
般若死火2014-06-17 23:42:42
台词像在念白,几乎没表演可言,做作的伪纪录片风格,这竟然是罗西里尼的片子!!!!我去!!!
缘浅情淡2019-07-31 22:40:26
二战的意大利之旅,从西西里岛到那不勒斯,从罗马到佛罗伦萨。跟随着影像在山间里穿梭,在废墟里酒醉,在大都市罗马狂欢,穿过佛罗伦萨的屋顶和隧道,在修道院长谈,一切都是物质的记忆,空间铭记在观影者心中,我们感受着泥土,岩石,路面,瓦楞,树木,河流的触感,但不止如此,还有平静中向紧张与死亡的过度,一个个终极的时刻,这些时刻不会提醒我们来感受到自己的幸福,而是让我们知道意义和价值在某处显隐。黑白影像因为真实,因为简洁,因为急促的运动而不再腐朽,指向未来,因为时尚仍在,鳝鱼仍在,十字架仍在,永远无法获得的爱情仍在,死去的父母仍在,活着的死去的父母仍在
风间隼2019-04-17 22:31:04
美军登陆意大利之后的六个故事,美军散漫有余纪律不足,看着倒很像意大利军。实景拍摄,现场感很强,最后一个游击队故事惨烈而真实,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良民#鱼某2019-03-03 18:23:31
如纪录片一般的六个看似不相干的战争结束前普通人的故事被战线和关系/情感的推进串成了漂亮的整体,背后的战时生活、黎明前的黑暗,戛然而止的情感,伤感而余韵悠长。六个故事个个精彩,第三个弗兰切斯卡故事和第六个游击队员故事的结尾,最是唏嘘不已。最喜欢第一个故事里,不会意大利语的美国大兵与不会英语的意大利乡间姑娘在海边古堡里的交流,艰涩、朴拙,但镜头里又流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波动。 看过的最佳战争电影候选。
water2013-09-14 22:35:47
展现时代群像的二战军民故事集,几乎都是令人惋惜的结尾。喜欢借宿修道院的乐天派美国士兵,分享理解感恩不judgemental, 对比一听说有犹太人就惊慌失措的修士倒是个很好的笑点呢。